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官员称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 辍学主体为低年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7: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1月17日至18日,主题为“一切为了农村学生”的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院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此间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一小时4所农村学校没了,农村学生上学成本增加
  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0年,平均每一天,在中国农村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个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而这种现象目前依然存在。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校并点”政策被叫停。
  与此同时,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减少了37.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减少了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报告中提出了“撤并系数”,该系数表明,2001年至2011年,全国历年的撤并系数平均为5.63,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年小学减幅超过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农村学生的减少,除了是由于学龄人口的大幅度减少,还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大量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带走了部分学生。进入城镇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又形成了另外一个人群:流动儿童。
  杨东平认为,大规模的“学校进城”后,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华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华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
  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办学后,发展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学生上学远的主要措施。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10省的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寄宿生比例为39.8%,初中生的寄宿比例达到61.6%。但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由于普遍缺乏配套的生活设施、教师等,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堪忧,农村小学生中寄宿生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均比走读生低3厘米到5厘米。
  撤点并校的效应并非只对教育形成了影响,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从大教育的视角来讲,撤点并校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产生各种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由于学生幼小,大量农村家长不得不进城陪读。该报告显示,农村学生中家长陪读的比例平均为22.7%,重庆小学陪读的比例高达38.4%。年轻母亲进城陪读,导致离婚率大幅上升。一些农村孩子在新环境中反而“学坏”。同时孩子离开农村,加剧了乡村人口结构的失衡,也带来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导致乡村文化生态的凋敝和“荒漠化”。“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荒了土地,荒了老人,荒了婆姨,荒了孩子。”杨东平评价撤点并校政策十年成效时指出。
  杨东平认为,“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效果的评价,不应当是单一经济主义维度的办学效益评价,而需要平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效益三者关系。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平原地区,撤点并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正面效用比较明显。但有些地方因为盲目地撤点并校,使得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受到损害,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并没有达成,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并未达成,乡村文明进一步凋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差距仍然在拉大。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是否达成还有待深入研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1 14:38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