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 做为家长,千万不要这样说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4: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童年应当是快乐的。特别对于做教育的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尤为深刻。诚然,孩子们的学习负担重,考试比赛压力大,但这些不能影响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是很朴实的,孩子们很纯真,家长和老师们则努力希望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在学校,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然而更多的时候,孩子们陪伴在父母的身旁。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且应当是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当下更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怎么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在独生家庭中成长,我们愿意和家长们分享一些教育的心得。
  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然而是不是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我们的言语伤害到了孩子,或者正慢慢影响甚至戕害着他们。我们不希望看到家长们这样对孩子说:……
  1.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
  父母有时会忙得焦头烂额,有时会心烦意乱,在被孩子的打搅中,会说出“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这样的话,父母可能自己觉的没什么,只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但在孩子看来,这句话意味着父母不把自己当回事,认为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父母的关注就是他们成长的养料。专家建议,不管父母多忙,都应该挤出与孩子玩耍的时间,都要给孩子倾听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感到被尊重和呵护,才会健康成长。
  2.你是个……
  对于两岁左右到处乱跑,精力充沛得像个动物的孩子来说,有的父母会说这个孩子是个小疯子,但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行为就是这样,不停地到处跑,特别好动,然而当这个小男孩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可能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掉这一行为习惯,他继续如此,似乎想努力符合妈妈给他的这一称号。
  绝大多数孩子其行为是父母口授的,假如父亲称我为失败者,那么,当某一天糟糕的事真的降临在我头上,我会告诉自己,我活该如此,因为我是个失败者。而当好事情降临时,我会说那只是我一时走运而已。
  有时父母会对被迫撒谎的孩子说“你是个撒谎者”,或者诸如此类的话。专家建议,表达愤怒时不要伤人,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说:“你真是个懒虫。”试着说:“你的屋子很乱,你该把脏衣服拾起来。”如果把一个男孩子称为“胆小鬼”或“爱哭的人。”就是把对孩子有害的定型强加给孩子。专家指出男孩子懂得表达愤怒和进攻对他来说是合适的,但同时他应该隐瞒自己的悲伤和恐惧的情绪。始终一贯的定型可能会使男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处理自己的情感表达问题。
  3.你最好别和……一块玩!
  从理论上讲,大多数父母都宣称给予孩子交往的自由。但是,从呵护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父母都会担心孩子交友不慎,从而走向歧途。且不说孩子在外所进行的父母不知情的交往,即使是孩子带回家里的“朋友”,往往也是我们所看不顺眼的。因此,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几乎没有父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
  即使是你特别讨厌他所带回来的暴徒和吹牛大王,或一碰就哭鼻子的“娇气姑娘”,除非是他们的行为真正令你受不了,否则家长还是静观其变。
  通常而言,朋友之间应该能彼此给予对方以助益和鼓励、并帮助对方规避错误的积极影响。这样看来,孩子应该与他个性不同,并且对他的个性有所补益的人结交。比如,内向的孩子需要跟外向的孩子结交,过分受保护的孩子需要与自主意识较强的孩子为友,胆小害怕的孩子需要有比他勇敢的孩子为伴,心理不成熟的孩子可以从成熟的玩伴的友谊中得到益处,太沉迷与幻想中的孩子,就需要多与较平凡而没有诗意的孩子相处。我们做父母的,只需对孩子跟朋友之间的正确关系加以鼓励,对不正确的关系加以告诫,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限制孩子的交往,甚至取消他的交友自由。
  总之,在对待孩子的交往方面,为了充分地保证孩子所选择的朋友对他有益,我们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放任自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充分的调查研究。
  4.不准……
  对于现在上网和看电视的无度,使得很多孩子沉溺网络或电视,并其对电视、网络的喜爱显然超过了读书、下棋、体育锻炼或听音乐。网络和电视虽然有丰富的内容和知识,但作为父母还是有些担心,长时间的上网和看电视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和精神,因此有些家长就粗暴的禁止,不准看电视,上网。
  但是简单的禁止,并不能解决问题,唯一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像有些家庭那样,只准孩子在周末上网和看电视,或只容许孩子在许可的时间内,看经过父母选择、同意的节目和网站上的信息。只有这样做,父母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对于像电视和网络这样的一种药,孩子究竟应该在什么时间吃,究竟吃多少分量。节目不能让孩子自由选择,而应加以适度的管制,这样的做法是对的。我们不能让杀人犯和打手在自己的家里影响到我们的孩子,这是父母呵护孩子的天职。
  此外有一点是父母们必须注意的,就是电视和网络会“浪费”掉了孩子生活中许多更具有意义的事物——他们跟电视或网络呆在一起的时间越多,跟父母和其他一些事物比如书籍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因此,做父母的如果真要做到对孩子的精心呵护,多给孩子一起相处,使孩子不至于与培养他们品格的正常氛围相疏离,这是非常重要的。
  5.我这是为你好
  每当家长想要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想去做的事,总是使出这样一个“杀手锏”,让孩子不忍拒绝父母的要求。但事实上是,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非要强迫孩子去做,即使听从了家长的建议话在做,心里也有极强的反抗和意见,对于事情本身也多无益处。专家建议,切不可打着“爱”的旗号去强迫孩子,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6.你为什么不能像……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事或遭遇失败时,家长认为这种比较可以激励孩子发奋。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就不能像小雨那样听话?你就不能像乐乐一样考个一百分?诸如此类的。其实对于很多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即使家长不批评心里也很难受,更何况家长说出这样尖刻的批评,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被彻底击垮,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一时的失败或错事,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改正。专家建议,当孩子失意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抚慰帮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7.你要是不……,我就给你颜色看看
  有的脾气比较暴躁的父亲,会对不听话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假如你不马上收拾好这些玩具,我就给你颜色看看”。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他从来不会真正这样去做,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聪明的孩子或许也深知这一点。正像非真诚的夸奖一样,非真实的威胁同样会暗暗削弱父母言辞的可信度。
  试着将威吓换成一种许诺。当孩子在超市磨磨蹭蹭不想回家时,你不要威胁说:“我走了,不要你了!”让他一个人呆在那里,而是换一种方式说:“咱们赶紧回家,那样咱们就有时间在一起玩了。”这个主意有助于产生动力,激起他做其他事的兴趣。通过讲道理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效。
  8.小心,我来帮你
  在呵护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出于溺爱或“责任心”,做父母的常常以“消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所遭遇的一切。
  比如,父母怕孩子出意外,便在孩子的探索范围内设置障碍:他们常常对孩子说:“别跑,会摔跤的”、“别乱动”、“我来拿吧,你会打坏这只杯子”、“我来帮你叠被子,你去玩或听儿歌”等等。你当然是好心,作为父母,你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因为,你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一定会摔跤的;你肯定他会出事;你肯定他会打坏你的杯子。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小心一点”、“把杯子拿稳”等等。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是小心、是杯子,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考验的是父母的勇气而不是孩子的勇气。也就是说,做父母的往往无法接受孩子受到伤害的事实,他们的心理没有具备这样的承受能力。他们习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无处不是危险,这个世界到处都可能发生意外。因此,为了防止孩子遭遇危险和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孩子时时置身于“安全”的范围之内或自己的庇护之下,远离一切想象的或可能的潜在威胁。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在“保护”了孩子的同时,却限制了孩子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空间,从而也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生命。
  9.你是最……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幅画”,“你这么聪明,你这么伶俐”,或者类似的表扬鼓励的话,对于父母来说,给予孩子鼓励是对的,但是要注意表扬的态度和表扬的频率,否则会使孩子认为父母给予的赞扬如此慷慨,以至于他最终不再相信父母的话。
  不断得到赞扬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很可能经历很大的失望,会很难接受表扬,一方面,期望得到很多赞誉,当得不到表扬时,会感到不安;而另一方面,当真正得到夸奖时,却对之表示怀疑,因此会怀疑作为孩子得到的所有褒扬之辞的真实度。
  尽管小孩子在他们做得不错时需要正反馈,但父母应以真诚的态度来调节表扬的频率。一个孩子如果总听父母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公主”,而在学校她的鼻子却屡遭男孩子们的取笑,那么她就会对这种反差感到迷惑。专家说:“频频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常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的父母把事情搞错了,并且他们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比这还要糟的是,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没有寄予多大的期望。”
  让我们和家长一起,在每位孩子心中种下健康快乐的种子,培育他们坚强乐观地成长。多一些批评,少一些鼓励,细节处寻找孩子的潜能,祝愿天下的父母和孩子幸福快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3 05:43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