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二] 高二《诗经三首》 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学习目标
  1、时代背景。
  《诗经》产生的时代属于奴隶社会中后期,因此不能笼统地将产生悲剧的原因归结到封建社会,比如对《氓》爱情悲剧的分析就要避免这种失误。
  2、重点字词。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类:
  通假字:于(吁)、说(脱、悦)、泮(畔)、泽、爱、女(汝)、归(馈)。
  实词:氓(民、百姓)、愆(拖延)、贿(财物)、耽(沉溺)、姝(美丽)。
  虚词:将子无怒(请、愿)、静言思之(音节助词)、王于兴师(助)。
  成语: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以信赖。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
  3、了解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以及对比、重章复唱的特点。
  4、了解四言句的朗读节奏为每句两个节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诵读《氓》全诗
  注意节奏。四言诗的节奏一般为二二节奏,如“氓之/抱布/贸丝。”但也有少数句子,如果读成二二节奏,就会读断句意,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按句意成三一节奏为好。
  这要注意句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以第一章为例,全章十句,每两句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需要停顿一下,但是根据句间意义关联的强弱,有的停顿较长,有的停顿极短。根据内容,本章十句,一到四句写“氓”,从第五句开始写“我”,因此四句与五句间停顿较长,而二,三句间则要快连,不可读断。五六两句叙事,七到十句是对话,因此六、七句间也要停顿较长;而“对话”四句中前两句是辩解,后两句是劝慰及允诺,中间也应停顿。
  另外,诗是押韵的,《诗经》各诗一般是隔句押韵,也有句句押韵的。《氓》押韵的字有:
  一章:丝、丝、谋、淇、丘、煤、期;
  二章:垣、关、关、涟、关、言、言、迁;
  三章:落、若、葚、耽、说、说;
  四章:陨、贫、汤、裳、爽、行、极、德;
  五章:劳、朝、暴、笑、悼;
  六章:怨、岸、泮、宴、晏、旦、反、哉。
  押韵的字要重读,以体味诗的韵律美。
  二、口述故事情节,梳理叙述思路。
  分别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女子)口述《氓》的故事情节。通过口述,了解以下几点:
  (一)《氓》是一首叙事诗;
  (二)用女子的口吻叙述故事。用第一人称便于写出“我”的心理与感情,用第三人称便于作者评判议论;
  (三)本诗叙述“我”与“氓”相恋、结婚以及遭氓遗弃的爱情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的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三、找出全诗用了多少个对比,体会对比的作用
  1、“氓”前后的对比:一是态度上,婚前是,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一是在感情上,先是信誓旦旦,后是“交是不思”。通过这样的对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暴躁易怒、善于假装、无情无义的“负心汉”形象。
  2、“我”的对比。相亦之时,“不见”时,“泣涕涟涟”,“既见”时则“载笑载言”,多么单纯痴情。结纸后,虽然“三岁食贫”,但仍然“夙兴夜寐”、“靡室劳矣”,勤劳纯朴,任劳任怨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3、男女的对比。“女也不爽”而士贰其行,是典型的对比;在恋爱之初,氓“来即我谋”不成则“怒”,女子“送子涉淇”,还一路解释“匪我愆期”,劝慰他“将子无怒”,并许诺“秋以为期”。这样的对比,一个显得暴躁易怒,自私无德,一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已经预示了婚姻的悲剧结局。
  4、婚姻前后的对比。年少时“言笑晏晏”,相恋时“载笑载言”,
  5、“桑”的对比。桑未落之时,“其叶活若”,落时则“其黄而陨”,桑的命运的变化也就是“我”的命运的变化。
  综上分析,全诗多方对比,主要作用可从三方面理解:
  (一)有助于鲜明地刻划人物形象。
  (二)强化感情,“我”的悲苦、悔恨、责备等感情通过对比进一步得到强化。
  (三)突出主题。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场爱情悲剧,引起人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思考。
  四、分析《氓》赋、比、兴的手法及作用。
  第一、二章主要用了赋的手法,将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的行动和心理都进行了精彩的描述。第三、四章开头先写桑,再引出对人的描述,这是“兴”的手法,另外,桑叶由鲜嫩到枯黄的变化,能让人联想到女子容颜的变化,这又含有比喻。因此,可以看作“兴中兼比”的手法,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使诗歌委婉富有趣味。
  五、《氓》的思想主题
  从《氓》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想见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的婚姻生活的大致情况:男女双方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这与封建社会严格的“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是不一样的;但另一方面,男女双方又不是不平等的,所以“我”才出了痛苦的呼唤:“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尽管“我”是勤劳的、温柔善良的、刚烈坚强的,却还是不得不独饮“婚变”的苦酒。所以这首诗通过叙述这样一个爱情悲剧,反映了古代社会百姓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妇女渴望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如果要问“非剧”是如何产生的,思考时应该联系想像当时的社会状态,不可孤立地就事谈事。
  第二课时 秦风·无衣
  一、诵读全诗
  节奏还是二二节奏,押韵的字有:袍、矛、仇;泽、戟、作:裳、兵、行。由于语音的变迁,有些字按今音读已不押韵了,但朗读时除书中特别注明的外,还是按普通话读音去读为宜。
  这首诗是一首“军歌”,要读得坚定有气势。
  二、想像这首诗产生的背景
  敌人来侵,军情紧急,国王一声令下,就要开起前线,可是没有远行的衣服,连兵器也没有准备好,一片慌乱。在这慌乱中,一个人,可能是将军,也可能是普通人,他站出来给大家鼓舞士气,这首诗就是他的“演讲辞”,或者“战前动员”。《无衣》的产生应该与我们的《国歌》的产生有相似的背景:“自己祖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以问句开头,非常突兀,省掉了一切铺垫与事件的交代,这就突出了紧张的气氛,可以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善结合。
  三、这首诗与《氓》相比,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氓》以叙事为主,各章之间内容是自然转换衔接。《无衣》各章除了几个字有变化外,大都重复,这就是《诗经》中常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重章复唱。它使得全诗节奏整齐,便于记忆传唱,同时也能有力地抒发强烈的感情,是诗歌强化抒情的一种方法,当然也反映了早期诗歌语言单调不丰富的特点。
  四、思路梳理
  “袍”、“泽”、“裳”合在一起构成了“穿着”的全部,“同袍”、“同泽”、“同裳”、“同甘共苦”之意非常显明,表达了团结友爱的战友情。
  “戈矛”、“矛戟”、“甲兵”,本身就有部分的重复,显示了武器的多样,而且从修理一两件到全面的修理,既描绘了一幅全民动员修整武器,准备上战场的情景,又使各章之间内容逐渐深化、画面逐渐展开。
  “同仇”、“偕作”、“偕行”,从思想到行动,语义上的变化构成了章节问递进的层次:先是鼓舞士气唤起同仇敌忾之心,然后呼吁一起行动,最后高喊同上战场,显示了“过程性”,而情感的越来越强烈,就在这变化中显露无遗。
  这样的军歌豪迈亢奋,表现了昂扬的斗志,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抗击敌人,保卫国家,因而表现的爱国精神也是明显的。
  第三课时 邶风·静女
  本诗以自读为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疏通字词,读准字音;
  2、改写成白话诗;
  3、鉴赏特点。
  重章复唱。但与《无衣》有很大不同,《静女》只有一二章开头重复。仔细分析全诗内容,实际上可分两个层次,第一章是描写约会不见的情景,是场面描写;第二、三章是男子不见时的回忆,是心理描写,所以虽为三章,实为两层,复唱的只是两层的开头。
  善于选择。写青年男女和爱情,只选取约会时等待的一个片断展开,便于描写心理,刻划形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3 07:03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