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经验] 父母怎样帮孩子规划职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14: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然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应怎样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遇到困难和挫折,怎么办?积极思考这些问题,无疑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暑假前,一名很优秀的物理系本科生因为不知如何在保研和就业当老师之间选择而苦恼。他曾入选学校的“十佳大学生”,性格随和开朗,喜欢与人打交道,他的生涯规划方案也比较成熟、清晰,他的职业愿望是当一名老师,与学生在一起。可按照他的成绩排名,他可以获得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免试推荐资格,父母一定要让他去清华读研究生,而他不喜欢做科研,也不愿意一辈子做科研工作,而父母之所以坚持让他读研究生,是认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光环是他和家庭乃至家族的一种荣耀。
  
  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选择
  
  众所周知,父母的意见在大学生的生涯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父母的期望给很多大学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和压力。父母对于孩子生涯规划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升学、就业地域和单位性质的选择上。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先不要工作,在追求文凭的路上不停地继续读研、考博或者出国;有的父母完全不顾客观情况,盲目地以孩子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为荣。还有的家长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于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希望孩子在机关事业单位有一个稳定的职位,让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职业去选择他们认为比较好的职业。
  
  比如,一个有艺术特长的孩子,更喜欢自由的文艺演出和艺术公司一类的职业环境,父母感觉这样的工作太不靠谱,心里不踏实,就希望他能到机关或者事业单位,而孩子却一会到电视台录节目,一会组建乐队,乐此不疲。
  
  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综合各种情况看,大学生自主择业和市场化的就业模式给社会、大学生都带来了挑战,对家长而言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变化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挑战更直接、更深刻。
  
  在计划经济时代,父母一辈子甚至一家几代从事同一种职业或者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而现在大学生的职业观念在很多方面都与其父母的大不相同,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说“我的第一份工作”如何如何,已经想到了以后的新工作。他们对于职业和工作变化的适应、习惯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甚至认为不换工作才不正常。在新的市场经济的模式下,家长需要学会用不同于自己年轻时代的思维来面对孩子的选择,不用别人的成功模式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生涯规划与成功
  
  如果说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有一个词大家都必然会想到,那么这个词就是“成功”。什么是成功?这是一个在人生设计和职业选择时都会遇到的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生涯规划让人最困惑而又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看法直接决定了如何选择和选择什么。
  
  个体对于成功的理解直接来源于社会的价值观。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困扰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的期望,家长对于孩子成功的期望和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而家长的期望多源自社会上流行的对于成功的定义和标准。
  
  成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有别人看得见的和自己感觉到的这两种标准和尺度。一是社会承认了个人的价值,并给予个人相应的回报,如金钱、地位、住房、名望,等等;二是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充满自信,深深体会到充实感和幸福感。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成功的后一种含义,认为只有在社会承认我们、他人尊敬我们时,我们才算度过了成功的人生;只有在鲜花和掌声环绕着我们时,才算取得了成功,而忽略了心灵的成长、丰富与幸福。
  
  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固然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它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拥有自己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而只积极追求外在的成功,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其实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而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带来的喜悦才是纯粹的成功的喜悦。
  
  而目前社会普遍认同的“成功”标准多是看重权力、财富、地位这样功利的外在价值,这样的“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外在的成功。而现在的父母对成功的理解往往倾向于这种模式,对成功的外在标志过度追求、看重,使得家长容易将孩子当作给别人看的、炫耀的资本,也很容易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攀比,让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有管理学专家在《个体的崛起》中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个性化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我们正走在从‘我们’到‘我’的路上,走在从持续变化到变革的路上。如果说一个现代人对什么比较重视的话,那就是个性化”。
  
  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计划经济时代大大不同,目前又正值国家全面振兴的历史机遇,“国家的崛起背后一定是个体的崛起”。现阶段社会区别于以往的社会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个体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个体的个性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和尊重,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成功的模式和道路,也为人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职业提供了物质保障。近年来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感受也正在发生变化,能够接受更加多元的成功模式,也开始重视内心的丰富与满足。
  
  在目前的中国,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自己做好生涯规划就可以了,面对孩子的选择,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种种观念和期望,学会在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做一名现代父母。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样来理解成功:作为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成功;作为父母,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成功的父母。
  
  职业生涯与人生
  
  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了“成功”,我们才更容易准确地掌握生涯规划的理念。近年来,“生涯规划”成为一个热门的流行词语,但我们目前多是将其狭隘地理解为“职业生涯”。其实现在国外所讲的生涯规划,外延更宽泛,内涵更丰厚。“生涯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或工作,也是决定人们怎样生活的贯穿一生的过程”,涵盖了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和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不单单是指职业发展。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是在追求自我和个性的环境下成长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自身的兴趣放在生涯选择的首位,而不仅仅是服从父母的安排,满足父母的愿望,他们开始在更宽广的层面积极思考职业与人生的关系:在
  
  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求职和职业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与最终目标。我想了解在完成它之余,应当如何健全地看待人生,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因为当下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小学生都开始被动地将求职当作人生目标来追求。这种生活是否有价值,他们可能会成为某一领域的特定人才,但却丧失了生活中更有意义的东西。现代社会中职业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但职业生涯却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在规划职业生涯的时候应当立足于规划整体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上的理论并不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否定,而是对它的重新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最根本目标不是职业也不是生存而是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着眼点不再是社会需求热门、高收入、高职位、高社会地位,而是将你的自身特点与自身兴趣结合,以经历你喜好的生活方式为根本目的和评价依据。
  
  虽然这些东西与职业似乎没有多少联系,通过这些安排看不出我确切的价值观,但有一点(恰是其他职业规划思路最不可确定的)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论以后我的职业是什么,一定是我最喜欢的,我的人生一定是最令我满意的,在这个思路下我一定能成为真正的“人”。
  
  应该说,这样的表述就是对于单一的成功模式的反思,虽然多少有点理想化,但却是比较符合“生涯规划”的原意,也能够真实地反映现代大学生面对生涯规划的哲学思考。
  
  大学生由于阅历和年龄所限,父母必须而且应当对他们的生涯规划提出参考意见,但只有基于孩子本身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的生涯选择,才能最大程度地使他们发掘个人的潜力并体会到内心的满足与幸福,父母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和平台上与孩子沟通,才能对孩子的生涯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1-10 11:18:28 | 只看该作者
字太多,看不下去,还是为楼主顶一个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3:59:31 | 只看该作者
LookAtMe 发表于 2013-1-10 11:18
字太多,看不下去,还是为楼主顶一个

{:4_107:}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4 22:12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