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3月20日,李咏离开中央电视台,将人事关系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学院,正式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教授。随之而来的不仅有传媒大学学生和媒体人的狂欢,更有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仅有学士学位的李咏能否胜任象牙塔的灵魂工程师。
对于这个质疑,事件的主角倒是并不担心,“我有大量的实战经验。”从学历上来说,和传媒大学中那些拥有硕士、博士头衔的教授们相比,李咏确实存在短板,但是作为拥有22年成功主持经历的教师,在播音与主持学院确实也并不多。22年的实战经验能否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相较量,确实引发人们思考。在笔者看来,这两者本就是实践与理论的两个不同方向。而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体系中,本就分为理论研究型和应用实操型,而传媒大学应该更多的属于后者。
其实,李咏能否胜任传媒大学的老师,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传媒大学如何给李咏安排课程。如果说李咏发挥自己的特长,教一些主持方面的实战课程,传授一些实战经验,他绝对是能够胜任的,并且教学效果应该是相当不错的,甚至是很多教授无法达到的。但是如果他作为研究性课程的教师,或者说独立教研究生,他的学术水平确实就要受到质疑了。术业有专攻,其实不仅是实操型的学校,很多研究型大学中的实操性课程也都是需要实操人员做老师的,比如,工科汽车系,要求学生要学会驾驶技术,显然在教开车这件事上,有经验的教练比学富五车的教授要来得靠谱。
在这里,笔者还想提到的就是,在国内,以学历衡量教师的水平是否完全科学是值得思考的。在外国,进入大学的要求很低,而学位授予却是非常严格,但在国内,这种情况是完全相反的。而那些凭关系、靠金钱混上硕士、博士的又怎么能算有资历传道授业呢?
李咏被吸收到传媒大学中应该算是“特长生”,既然是特长生,就应该发挥特长。扬长避短,不仅是李咏在自己职业发展上要考虑的问题,学校的教学安排也是应该注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