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杂谈] 上海纽约大学自主招生 洋股东如何影响高招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0:5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童雨馨是上海市延安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她高考3+1科目选的是历史。在刚刚过去的“自主招生”季,她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千分考”、“华约”的上海交大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寒假前就开始准备自主招生了,也报过培训班。”前几天,她最终拿到了上海纽约大学的A档资格,即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上将被录取。
  “现在要一门心思准备高考了。”童雨馨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落选复旦时,老师就说,快点回来收心复习了。”在她看来,自主招生是高招制度中不可逆转的一项改革,“这种趋势是一定会持续下去的,但高考毕竟比较公平,所以不可能被自主招生完全取代。”
  中国高校的自主招生已经走过了10年。2003年,首批22所高校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当年招收了不足2000人。截至2012年,试点高校达到90所,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了10.7万人。
  在前不久召开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肯定了自主招生的作用。他总结道,自主招生10年“确立了不惟高考分数的高校选才观念和标准”、“弥补了高考制度的不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上海纽约大学能否带来新变革?
  2月22日至25日,上海纽约大学首次开展“校园日”活动,实际上也是招生的重要环节,作为第一家中美合办的高校,其独特的选拔模式自然吸引了社会各界不少目光,不过校方的保密工作也让媒体大伤脑筋,上海本地一些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竟然是记者如何找考场。而校方的解释则是为了“让考生有一个轻松、自如的环境参加校园日活动并表现最真实的自我”。
  不过在3月23日第六场也是最后一场校园日活动结束以后,上海纽约大学还是向媒体公开了一些“校园日”活动的细节。
  每场校园日活动全程约24小时。从第一天下午4~6时报到开始,到第二天下午5时活动结束,学生需经历“全英语”的24小时。除了晚宴和游戏,学生还要分组参加团队活动、模拟课堂、面试、写作等一系列活动。
  在团队活动环节,学生被分为4~5人的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比如前三场校园日活动中,第一个团队活动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意大利面和棉花糖搭建一座高塔。而在后三场校园日活动中,这个任务的原材料则变成了纸杯、筷子、气球、报纸等材料。从讨论、设计,到动手搭建,学生们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要进行有效的团队沟通与合作。令人意外的是,来自美国的主考官的关注点并不是建筑本身,有考官问:“有哪些人刚刚与其他组分享了材料?”
  校园日的第二个团队活动是让每组学生设计一样东西,比如背包、自行车,或者一件可以帮助老年人的物品。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创造力、沟通能力等都是重点考查内容。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上海纽约大学的课堂。每场校园日活动还开设了8节左右模拟课堂,涵盖物理、化学、数学、地理、历史、工程、法律、哲学、经济、管理、生物等不同学科。授课教授均来自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纽约校园、阿布扎比校园,其中包括纽约大学校长塞克斯通(JohnSexton),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雷蒙(JeffreyLehman)、商业与工程学院院长艾顿·增莫尔(EitanZemel)等。十人左右的小班课堂上,学生们在教授的启发与引导下进行思考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教授和招生委员会则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观察他们的求知欲、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Q&A环节则是一个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上海纽约大学的机会:学生提问,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的教授、学生和校友等回答。在这个环节中,许多学生都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如学校特色及优势、专业设置、海外学习、校园生活、未来职业规划等进行了提问,并与现场嘉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之后,每位学生还需要参加一对一的面试及写作环节。每场面试持续20分钟,面试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及他们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写作环节要求学生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与学生平时习惯的英语作文相比,该写作环节限制较少、形式灵活,着重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英语写作能力等。甚至有同学用小说、剧本等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校园日”活动结束后,不少考生神情轻松走出考场。有学生回答道,同“华约”的考试+面试相比,“上海纽约大学整个感觉都不一样。”童雨馨参加的是2月底的一场“校园日”活动,她也觉得“气氛完全不一样”,“首先是英语,因为要注意表达而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整体看来,面试“就像聊天,很舒服,要求就是展现最真实的你。”
  关于这样的考查模式,上外附中的陈同学就认为,像模拟课堂“关键要看思维清晰程度和英语水平”。而全英文的交流环境,对于南洋模范中学的李同学而言,就感到“表达欲望会受口语限制”。当然,也有考生对英语表达显得很自信,上外附中的宫佳辰同学表示“全英语上课和交流,我们上外学生有些优势。”
  校园日活动后,学校还要求每一位学生提交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参加校园日活动后的感受以及自己是否适合上海纽约大学。有意思的是,在校方提供的一些同学的短文节选中,“轻松”、“愉悦”、“精彩”是多次出现的字眼。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说,“校园日活动是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过程中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校园日可以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参加校园日活动的学生都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成功的。当然,任何一种考查方式都不是完美的,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对于希望通过校园日活动选拔怎样的学生,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雷蒙表示:“我们当然希望招收聪明、有思想、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愿意去探索一切新鲜事物。”
  校园日活动后,上海纽约大学将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把符合学校录取条件的学生分为A、B两档。其中A档学生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以上即可被上海纽约大学录取;对于B档学生,上海纽约大学将结合其高考成绩、校园日活动考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
  面对上海纽约大学的挑战,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表示,复旦一直在关注上海纽约大学的选拔过程,不过毕竟中美国情不同,不可能照搬照抄。当然上海纽约大学对于国内高校是有影响的,先进经验也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回归自主招生的本源
  上海纽约大学全新的考核方式备受关注,也与当前自主招生面临的瓶颈相呼应。面对社会舆论对于自主招生考试沦为“小高考”、高校“抢生源”的种种质疑,问题似乎又回到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的原点。
  说起自主招生的作用,丁光宏作为亲历者,向记者表示,“自主招生改革,给社会上传递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就是打破了原来的高考唯分数”。高校招生要“一个综合的评价,不是这一门课或者单独某一次考试的成绩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至于相对于高校的另一方:中学,学生、老师和校长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被问及自主招生对于学生的意义时,童雨馨同学坦言:“自主招生主要是高校获益,对学生和学校其实是增加压力。但就选拔人才来说,确实提供了平台。”
  南洋模范中学的李同学,在接连落选复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后,这样感慨:“至少对我来说,自主招生和高考不能兼顾。”
  尽管大多高三考生在接受采访时,都普遍回答参加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一次机会,然而有些学生却将自主招生视作进入名校的“救命稻草”,来自温州中学的陈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在参加完上海交大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面试后,他告诉记者,这次他只报考了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作为一个理科生,之前也获得过高中物理竞赛的奖项,不过单纯参加高考的话,可能根本连一只脚都无法跨进自己心仪的学校,“难度非常高”。
  然而对于筹备复习的中学老师而言,自主招生却并非福音。南洋模范中学的顾培琳老师有十几年的教龄,她抱怨道:“自主招生严重影响高三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从近几年的录取情况看,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在她看来,反倒是原先的高考更能显示出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制度不无关联。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指出,大学追求“好”学生,但学校本身的培养没有形成科学的理念和特色,因此选拔考生时,只能采用如高考名列前茅、中学成绩排名靠前、高中竞赛得奖之类的标准,才造成了自主招生的“同质化”。
  郑方贤认为,自主招生应该体现大学的自主性,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引导中学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理想的自主招生方式应该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准的情况下,以面试为主进行选拔。”
  然而中学的素质教育推进了这些年,是否合格也众说纷纭。一位参与复旦“千分考”面试的教授称,今年他面试的学生比前几年有所进步,不过真正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关键还在于“文理不分科”,而另一位面试教授则认为中学的教育要“引导”而非“强迫”,也要“去功利化”,否则就扼杀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自主招生的未来方向在哪儿?
  上海交大面向江浙沪考生的自主招生面试于4月8日结束。这也意味着上海地区的自主招生录取工作已进入尾声。而在近一个月前,复旦大学就早早完成了今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录取工作。据复旦大学招生办透露,今年江浙沪录取考生与去年大致持平,分别为上海653人、江苏158人和浙江152人。而上海交大方面预计,将有约900名江浙沪考生获得预录取资格。
  今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分别把5%的“试点”名额推向了江浙沪以外的全国地区。复旦方面继续沿用“千分考”,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7所高校,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11所高校,以及由同济大学等9所理工科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则同时在3月16日进行自主招生的笔试,不少考生因此只得在三大联盟中提前抉择。
  对于自主招生联盟的现状,郑方贤认为,现在的情况属于倒退,他在复旦附中一次活动中向媒体表示,各校考试日程“撞车”,表面看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赞同“统一联考”的提议,不过他在个人博客中分析到:联考遭遇质疑,具体表现在,首先,联考本应该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学校自主认可,却变为与学校绑定,三大联考都是大同小异的学科考;其次,联考本应该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现实是考试时间冲突,考生的选择空间也小了很多,申请的学校被限定为2~3所。
  在本年度,各校自主招生方针没有发生大变化的背景下,教育部于近日举办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引发各界关注。会上,杜玉波副部长指出一点不足:“高校热衷于‘掐尖’,未能充分体现高校学科专业特点和通过综合评价选拔人才的要求。”自主招生未来的方向应该是由高校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而早在去年年底,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关于自主招生的定位,“指导意见”就已明确指出:“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对此,作为曾经的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现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首先,他认为自主招生不能理解为是对招生对象的改革;其次,相对于制度性的改革,他不赞成“学科特长”的提法。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接受完整的教育,学生尚不能被称作为“人才”,也就无所谓“学科特长”了。
  而针对教育部这一表态,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回应称:“5%的试点名额选的都是有学科特长、突出潜质的学生”,这些均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范围内。对本地考生而言,“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名额几近占在上海招生人数的一半,上海交大的要求是“同学都要全面发展”。
  当然,已经走过10年的自主招生接下来怎么走,可能还是个未知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9-28 08:31:31 | 只看该作者
引入新的思想,创造新的思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4 01:03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