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杂谈] “寝室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标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0:2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日前,记者在走访长春几所高校时了解到,寝室关系正成为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标尺。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大学生寝室关系正成为高校教育的新课题,小小寝室透射出学生成长过程中某些方面教育的严重缺失。
  无法面对寝室关系如何成为“危险”关系
  4月16日,复旦大学学生黄洋中毒半月经抢救无效去世,警方初步认定同寝室室友林某涉嫌投毒,杀人动机是因琐事引起不和;16日晚,又一噩耗传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生蒋某因为琐事与同寝室室友袁某发生口角,被袁某拿水果刀捅死……这不禁让人们一下又想起了过去几年发生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吉林农大郭力维案,甚至是19年也未能破案的清华大学朱令案。众多校园惨案让人扼腕叹息,更令人深思:同窗之谊,古来传诵,是什么原因让“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竟成为生死仇人?
  不可否认,现在大学生的寝室关系已绝不是十几年前那样单纯而美好的“兄弟姐妹”一样的友谊关系。有专家分析称,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成为最微妙、最难以调和的关系之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个人独立空间变小甚至变没;学业压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关系越密切,矛盾越复杂。寝室成为大学生矛盾的“聚集地”、“爆发地”已是必然。
  虽然是极端个案,很多教育工作者依然极为关注复旦大学投毒案。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左振鹏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左振鹏认为复旦投毒案的发生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人际关系方面。现在的“90后”大学生个性很强,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与人相处时包容力差,无法做到悦纳他人;第二,情绪控制方面。很多学生没有技巧,情绪发泄都属于有损发泄;第三,自我意识方面。很多大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意识差,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接纳,不能做到悦纳自己,这导致在竞争的大环境下背负压力,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只能看到不如别人的自己。
  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办公室主任苏海波,曾经做过多年辅导员,现负责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在他眼中,中外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虽然一样喜欢网络生活,但外国留学生基本上都能比较轻松地处理好寝室关系,室友之间基本不会产生大的矛盾,而很多中国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则明显吃力得多。
  苏海波分析,外国留学生大多不是独生子女,对集体生活相对较易适应,而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对学生矛盾简单地介入调节只能解决一些表面问题,一些深层矛盾如果只是表面压制下来,日积月累反倒成为大问题。
  无法乐观不满寝室关系者绝非少数
  在吉大艺术学院读大二的李若时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过了和室友的磨合期,“处得还可以,没啥矛盾,平时也没啥唠的,在寝室时大家都玩电脑和手机,出去玩时反倒是和其他寝室的哥们儿多一些。”
  记者调查发现,像小李这样的生活状态在高校非常普遍。很多大学生在寝室时把时间都给了电脑和手机,身边的室友反倒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本科毕业10多年现在留校任教的孙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寝室关系和十几、二十几年前完全不同,那时大家没有手机、电脑可玩,交流自然就多。那时的社会分化也没有现在严重,尤其是贫富差距。再加上那时独生子女很少,也就没那么自我,同学间的关系自然就要单纯一些,好相处。”
  今年大四行将毕业的小马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比喻他眼中冷漠的寝室关系:“在一个屋檐下住好几年却没说过几句心里话,其实对每个人都是很别扭的事儿,再加上还有一些竞争,感情自然就疏远了。天天一起生活,难免磕磕碰碰,谁还没点脾气,有矛盾也很正常。”
  多位辅导员反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学校出大事儿的基本都是男生,而日常寝室矛盾闹得最多的往往都是女生。很多所谓的解不开的心结其实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记者注意到一种现象颇引人深思:同样是新生,在寝室关系处理上,一些中学住校生,能很快适应,与人相处相对成熟;而从未住过集体宿舍的,则大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读大三的小李和同寝姐妹处得亲如一家,她非常喜欢每年院里都开展的寝室文化节活动,她说和室友一起布置寝室这种感觉会终身难忘,她觉得密切寝室关系的关键就是在一起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找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儿。
  无法忽视从小缺失的课堂之外教育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了教育界“究竟教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讨论,以及对某些教育环节和教育领域的反思。这场由悲剧引发的反思中,“缺失”二字被教育专家频频提及。有学者警告说:如果不真正重视对学生知识教育之外的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类似的极端事件还会发生。
  左振鹏认为:从小学到中学,中国孩子的人际能力都是自发学习的,缺乏技巧、没有引导,学校缺乏这方面的系统教育,有的学校开设课程也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很多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个人领地意识、围城意识,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失“分享教育”有关。
  那么高校该如何做才能在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把以前那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补上呢?吉林大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和寝室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左振鹏介绍说,吉大的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开展10多年了,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去年年末,学校将中心“提升”成独立的正处级单位,目前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各校区都设立心理素质培养基地或者心理咨询室,有专业设备,除心理咨询外还能提供放松训练、沙盘游戏、减压宣泄等。尽管如此,但面对吉大6万多名学生,加上外聘教师,人手还是严重不足,学生心理咨询还是需要预约排队。
  左振鹏介绍,中心现在每年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技巧,很受学生欢迎。
  在吉大校报上,记者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生命科学学院大三的孙同学,他是如何又当“恋爱专家”,又当“心事漂流瓶”的事迹。“我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和同学们聊天,我跟大家的关系处得非常好,谁有啥话都愿意跟我讲。”孙同学说,通过跟同学们聊天,才能了解大家的心理状态,及时打开心结,这个角色让他感觉很快乐。
  让孙同学和其他同学感觉都快乐的这个角色,是他毛遂自荐担当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岗位。从今年开始,吉大在全校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院都选聘出一位同学来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这个“心官”,经过学习培训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更好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各环节中。如此大规模地设立学生“心官”,这在全国也很罕见。
  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周春国介绍说,吉大现在有4.1万名本科生,2.7万名研究生,至少有1.6万个以上寝室。这些寝室分布在六大校区,再加上男女生分楼居住,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正是这种难度促使学校以更大力度来加强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
  2012年,吉大正式提出开展“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年”活动,明确提出了“整洁、舒适、安全、和谐、文明”五大目标。在硬件上投入很大,在新宿舍楼设计时,学生管理部门就参与意见,在新建宿舍楼都要求留出“空间”,建有心理活动室或文化书屋,学生不出宿舍楼就能查阅图书影像资料,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周春国介绍说,现在学生住得分散,专业课老师不能掌握学生生活情况,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要下到寝室去掌握学生情况,吉大规定寝室工作做不好院系和老师评优“一票否决”,要求辅导员把寝室文化建设当做“关心民生的重要切入点、与学生培养感情的落脚点、展示工作水平的展示点”。
  周春国认为,一些极端个案不能简单地归罪为寝室关系问题,这是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人文教育的薄弱、情商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大学生寝室关系清晰地透视出网络时代的特点,大多数独生子女大学生,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普遍网瘾状况严重,在寝室缺乏交流,基本上都是在上网。这是无法回避的时代特性,我们只能寻求教育方式的转变和突破。
  “寝室关系算不上什么新课题,但确实是重要课题,是长期课题。让大学生从寝室开始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分享,提升情商,认识自己,养成好习惯。”最后,周春国把这段话归结称为“补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4-25 10:58:18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深思啊!学习了!
板凳
发表于 2013-4-26 09:02:3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都是些琐事,吃亏是福,少些计较,长辈的教导是很有道理的
地板
发表于 2013-10-17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多些大度,多些宽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4 09:34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