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感交流] 啃老葬送了中国的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6:3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我国的城市里,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而《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
  就业压力、结婚、买房、好吃懒做、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都在滋生着“啃老族”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啃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
  他们怎么想的?
  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他们的统一代号,叫“啃老族”。
  “急什么,反正我爸养得起我”
  2010年夏天,思思(化名)从集美某大专院校毕业,那一年,身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可是思思却没有。那时候,她不是不想上班,而是觉得父亲有“门路”,能把她弄进知名企事业单位。
  不幸的是,父亲的“门路”远没有思思想象中那么管用。首先,“大专文凭”就让她被毫无余地地拒之门外。所以当时,思思暗自发誓,一定要自考本科文凭。可是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我拿英语科没辙”,反复考了三次,依然不及格。
  对此,思思妈很生气,她说,为了支持思思自考,家里从没要求她要像其他孩子一样出去闯荡,“每次报名时,她都干劲十足,可是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晃晃悠悠无所事事,每回都到了考试前一周才要恶补,怎么来得及?”
  那么,既然这个“门路”用不了,也该找其他工作了吧?
  就在2012年5月份,思思听说到家附近的证券公司上班“挺好”,就想着要先考个证券从业资格证。可是,准备了三个多月,考试结果又让大家失望透顶。查到成绩的当天,思思觉得“没脸见人了”,可是第二天,她又开始恢复了浑浑噩噩的状态。
  朋友问:“你都毕业两年多了还没上班,有什么打算?”思思摇摇头说:“不知道,目前没发现有什么是我感兴趣的,急什么,反正我爸还养得起我。”
  “工作累,在家待着比较舒服”
  “本科毕业,居然连通知的格式都搞不清楚,你大学到底都在干些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能力怎么那么差!”毕业后,这句话就成了小陈心里“永远的痛”。
  2011年,小陈告别大学后就在一家私企找到了文秘的工作。上班第二周,因为一份通知的格式没弄对,小陈被情绪不佳的经理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
  不曾想,这一骂不但把小陈骂哭了,还把她骂得一走了之。“不就一份通知吗?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吗?我从小就没受过这种气,他以为他是谁?大不了不干。”现在说起来,小陈气不打一处来。
  小陈妈妈说:“别看就那么一句话,可把她给骂怕了。”从2011年辞职后,小陈就再也不愿意出去上班。她觉得,上班老是要受气,“还要每天给领导装笑脸,我实在受不了,还是在家舒服”。
  在小陈看来,父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在家也有在家赚钱的办法”。
  2012年春节后,小陈就在大型购物网站注册了一家网店,向父母要了1万多元“生意本”进了一批女装,准备大干一场,可是快一年了,惨淡的经营让她血本无归。
  现在,小陈还是过着天天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日子,但她开始觉得,“换个思路,改卖化妆品可能会比较好……”
  “钱太少,我绝不只值这个价”
  这几年企业招聘时,有些大学生谈起待遇是羞答答,有些则拒绝“雾里看花”,黄硕就属于后者。
  黄硕是厦门某高校2011届本科毕业生,虽说他所就读的学校还不错,但黄硕却至今还迟迟未能找到工作。不过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他还迟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黄硕很直白,是个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所以每次应聘,他都要先把薪酬和企业谈清楚,一旦这点谈不拢,他就觉得没有继续沟通的必要了。
  “我要找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怎么说也要在4500元以上,要让我看到职业的发展前景,不要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能正常休双休日,公司的地段不要太鱼龙混杂,工作环境稍微高档些就可以了。我想,凭我的能力有这样的要求也不算太苛刻,我有同学就已经找到了这样的工作。”
  要求归要求,可实际情况是,至今为止,黄硕所找到的公司不但工资“不达标”,就连其他“附带”的要求也无法一一满足他。
  所以,黄硕决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说,“如果找不到符合我的条件的工作,我宁愿不做,父母花那么多钱培养我,我绝对不只值他们开出的那个价!”
  对于儿子的做法,黄爸爸颇有微词,但却始终找不到说服儿子的办法,只能任他一边继续花家里的钱,一边苦苦寻觅。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孩子幸福了我们才会真的幸福”
  69岁的天津退休干部赵海平告诉记者,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父母爱孩子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首先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父母从来舍不得为孩子“断奶”,总是设法满足孩子的需要。
  “当老了以后,一旦得知子女失业,买房缺钱、生活遇到困难时,很少有父母不伸出援手的,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宁肯让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意看着孩子吃苦受委屈。比如,我有一个儿子,都结婚几年了,可由于要还房贷,日子过得很紧,我和她妈于是总是变着法子接济,一会以孙子过生日为名,送上几千元;一会给他送上一袋大米和一桶花生油。此外,逢年过节,我也会给孩子送上万儿八千的。”
  “总之一句话,只要孩子好,我们才真的好;只要孩子幸福了,我们也就幸福了。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过得幸福,只要孩子幸福了,我们付出再多也值得。”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央宗今年78岁,是安徽合肥的一位退休职工。说起被“啃”的感受,张央宗笑了。他告诉记者,啥叫“啃”啊?父母与子女两者的关系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果说孩子是在‘啃老’,但父母要愿意被“啃”才行。作为父母,谁不愿意挣钱给孩子花啊?作为孩子,花父母的钱也心安理得。听专家说,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对孩子有依赖性,有些父母也希望孩子永远可以在自己身边。而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出去闯,甚至去外地工作。孩子觉得在父母那里得到很多经济方面的支持。父母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得到孩子继续在身边。这是一种相互依赖的感觉。”
  “像我就不愿意孩子离自己太远,我宁愿孩子经常吃住在自己这里‘啃’自己,也不愿意一年之中看不到孩子几次。”
  “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受苦不管啊”
  在谈到“啃老”这个话题时,北京退休教师沈阳春说:“‘啃老’这个问题我早就听说了,你问我为啥甘心被‘啃’?其实理由很简单:我是孩子的父亲,是孩子永远的天。”
  “孩子有困难,我义不容辞要帮忙的。目前正值社会转型期,过度市场化带给子女很大压力,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进一步加速,市场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家实行的单位制体制不断弱化,一切事物都由原先固有的从属处推向了市场。这种变化不仅使大众失去了心理上的归属感,还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比如买房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等,如此情形之下,你说作为父母,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的困难不顾吗?”
  愿意一辈子做孩子的老妈子
  甘心被“啃”的老人理由各不相同,70岁的詹艳梅说自己之所以心甘情愿为儿子、儿媳妇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唯一的目的就是多跟孩子在一起,她担心有一天自己终究会离开这个世界,失去孩子的爱,因此,她要抓住人生最后的时间,享受三代同堂的快乐。
  每天一早,她会为儿子媳妇做好早饭,然后穿孙子起床。待儿子和媳妇上班后,詹艳梅会一边带孙子,一边收拾房间,她扫灰尘、擦地板、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詹艳梅称,只要能跟儿子、儿媳在一起,她再累都觉得特别开心。
  改变教育理念和方式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子女成年以后的人格缺陷或能力不足。在当前“被啃”的父母往往在早期对孩子比较溺爱,长期忽视对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中可能承担的一些挑战基本上都由父母直接代办了。再加上成长的环境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挫折和打击,这些孩子一旦独立生活,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不懂得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
  大家都知道,孩子成长中有个经典的画面,就是当蹒跚学步的孩子因为走路的技巧还没掌握,不小心摔倒时,他会等待父母的搀扶,如果父母不急着伸手,孩子大多数情况下是能自己站起来的,而相反,如果家长总是迫不及待地把孩子扶起来,可能这个孩子在以后摔倒时会永远等待父母的搀扶。这个小画面也告诉我们,避免子女长大成人后仍然习惯于躲在父母的身后,成为一个“啃老族”,只有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给予足够的锻炼,孩子的可塑性远比我们想像的大。
  父母和子女都要调整角色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压力,但是年轻人不能把生活的压力转嫁到老年人身上。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而子女一旦成年,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只有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明确自己的角色,转变旧有的亲子观,明确亲子间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子女更应端正心态,明确家庭和社会责任,积极面对人生,才能摆脱“啃老族”的归宿。
  “啃老”有时是生活压力所致,有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状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实质都是青春期时的“心理断乳”过程中困境的延续。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时期,即青春期时,个体往往为了延缓自己承担责任的进程,总是找出各种理由来逃避责任,在这个时期所出现的现象叫“合法延缓期”。如果说青春期中出现这种现象还算正常的话,那到了成年,还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是“合法”了。
  因此,对于“啃老族”和“被啃族”都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被啃”的老人们面对儿女们生活的压力时,不要代劳,如果自己的生活无忧,而自己的子女又面临压力时,最多提供一些策略上或者方向上的帮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像婴儿时期的断乳一样,断乳是为了吸取更多的营养,以弥补母乳无法满足已经成长的个体的生理需要。“啃老族”们只有真正做到“心理断乳”,才能有机会锻炼自己,实现自我的真正成长。
  写在最后: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啃老”是一种“亲子共生”心理的必然结果。孩子从降生起,亲子之间就有一根似乎永不消失的心理上的脐带。解决“啃老”的问题,是两代人共同进行的心理自救。首先要从斩断父母的”护犊情结“开始。让年轻人学会自立,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什么都推给父母的行为习惯。“心理断奶“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但又是不得不履行的过程。子女只有在拥有了独立人格之后,经历了现实的风雨后,才能逐渐感悟到为人父母的艰辛,渐渐的培养出责任感来。而有了这样的基础,子女才会反哺父母,尽他们的孝心,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11 00:5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