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择校] 北京高考生加分照顾率超18% 每5名有1人享照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5月17日,高考填报志愿截止的最后一天,北京杨楚(化名)一家终于决定将京外的一所重点大学作为儿子杨天(化名)高考的第一志愿。对于这个决定,杨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是谁剥夺了孩子上一流高校乃至北大、清华的机会?”
  杨天就读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学校乃至全区都名列前茅。如果发挥正常,根据往年分数线,杨楚认为,儿子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这两所高等学府。
  “我不敢报北大、清华,因为我是‘裸考’。”直到5月17日高考填报志愿前夕,杨天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亲。他所说的“裸考”,就是不享受任何高考加分政策,仅凭原始考试成绩报考大学。
  惊人规律
  5月8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北京市2013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单。高考照顾政策分为两种:一类为直接加分,另一类为优先录取。北京市高招办主任袁槐莲透露,考生中享受10-20分投档加分的共9700余名,享受优先录取的共3600余名。然而,今年北京市高考报名的考生总数为72736名,这意味着,北京市高考考生总体照顾率超过了18%,几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顾,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仔细查阅往年高考各分数段的加分情况,《民生周刊》记者发现分数段与加分率之间存在着惊人的规律:分数越高的考生加分率越高,加分率随着分数的降低而降低。有网友形象地将这种现象比喻为“给肥猪贴膘”。
  来自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投档成绩高于700分的考生有17名,其中有15名享受高考照顾,照顾率达到了88%;高考成绩低于700分的考生,每降低10分,照顾率也会相应下降,分别为:90%(690-699分)、89%(680-689分)、65%(670-679分)、47%(660-669分)、48%(650-659分)、42%(640-649分)、32%(630-639分)……
  “这种分数的高低与加分率呈明显正相关的现象,说明了教育不公平现象始终伴随学生成长。高考的高分段考生,许多从小就开始享受教育特权,进入重点学校、享受老师重点培养等贯穿他们受教育经历的始终。因此,这一部分孩子高考成绩往往更优秀并且能继续享受高考照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考加分政策给杨天的报考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杨天所处的650分以上的分数段,2012年高考照顾率达到了56%,是高考平均照顾率的三倍多。“我们参考的是孩子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但最终高考加分会给孩子的排名带来多大的影响,很难估计。”杨楚表示。
  为了保险,杨家决定为孩子报考京外的一所名牌大学。
  加分丑闻倒逼改革
  2010年,是我国高考加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当年爆出的多起违规高考加分丑闻,让高考加分的存废与改革成为舆论焦点。
  开年几个月内,厦门马拉松的群体舞弊以获高考加分事件、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破纪录“卖奖”丑闻、台州一中4名官员子女获20分加分丑闻、浙江二级运动员买卖事件、“三模三电”舞弊事件等纷纷曝光,引起全国震惊。
  争议和反对声如同堵在大坝一头的洪水,焦虑地等待着一个出口。
  终于,大坝出现了第一道裂缝。
  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
  4个月后,当人们还在用“不痛不痒”、“鸡肋”等词语来评价《纲要》关于高考加分的规定时,第二条更大的裂缝出现了。
  11月14日,教育部联合其他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竞赛类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全国性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省级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加分资格。同时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缩减为8项,并规定了测试流程、纪律等。《通知》还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
  加分政策全国“瘦身”
  通知》下发后,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11年秋季起,进入高一的学生开始适用调整后的新办法,2014年招生时将全面适用新加分政策。
  民生周刊》记者查阅各省的政策调整,发现绝大部分地方性加分政策调整都将从2014年开始实施。
  杨楚也关注了北京市2014年起将实施的加分“新政”。北京市教委2012年公布的“2014年北京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调整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了加分项目,二是降低了加分分值。
  针对北京高考加分“新政”,储朝晖认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高考加分的恶性竞争,避免家长为加分“四处走后门”,也可遏制中学阶段各种竞赛、比赛白热化。
  但此轮国家及各省加分“新政”的出台,仍难以令人满意。
  “只要有加分项目存在,就会有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关系、托门路,通过不法手段谋取用以加分的证明。目前的高考制度不尽完善,但起码要公平。”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
  “从全国来看,还有很多没有必要存在的项目依然被保留下来。”储朝晖这样评价各地的政策调整。
  “高考加分政策调整,仅是在现行全国统一高考、计划招生体制下的微调,远未触及高考改革的核心。”储朝晖认为,从长远看,推进高考改革,让学生自主选择高校,并赋予大学自主招生权,才是关键一环。
  儿子刚上高中的时候,杨楚的朋友就曾反复劝他要尽早“运作”高考加分事宜,但出身贫寒、30年前靠“裸考”进入名牌大学的他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不过,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杨楚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儿子那句“我不敢报考北大、清华,因为我是是‘裸考’。”“如果当初早作准备,孩子是不是就没有今天的苦恼了?”
  杨楚问自己,但是没有答案。
  高考加分制度早该废止了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市2013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单,名单中共计21个加分项目的总人数为14779人。这个数字,约占全市高考报名总人数72736的18%。称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但是依然存在着如此庞大的加分群体。其实,高考开始前,起跑线已被加分制度人为地拉开了距离。
  面对重重的加分丑闻和“取消加分政策”的呼声,不少教育专家都论证过加分的正当性,一位中学校长说:大学里离不开文化活动,单位招聘总会喜欢有特长的人,一个背景是,很多加分都是加给能歌善舞会打球的特长生。
  这样的理由让人哑然失笑。没有特长生,大学就没了文化活动?一般学生就没文化了吗?如果大学的文化活动都需要特长生去支撑,那样的大学文化是一种伪文化。高校争着给特长生加分,其实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文化,而带有很强的功利目的,不过是为了让这样的学生在校际比赛中为学校争得名次。
  兴趣和特长是个人在发展上的自由选择,并没有什么公共性,本就不该获得高考加分的奖励。加分是不公平的,取消加分只是回归常识和恢复公平。通过研究那些世界名校可以看到:再好的歌喉,也唱不开哈佛的大门;世界名校乐团学生根本没听过“艺术特招”这一说法;从伊顿公学到香港大学,不会因为学生的个人爱好而降低学业标准;成绩不好,怎么能到伯克利读书呢?
  高考加分,早就失去了正当性。不明白为什么要以一种不公矫正另一种不公,据说因为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与汉族存在差距,为了矫正起点的不公平,所以用加分制度进行救济--可有关部门有没有想到,加分本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公,一种对于非少数民族学生的逆向歧视。
  我们的社会存在了许多层面的不公,为了矫正这些不公,我们发明了许多补偿政策和加分制度,公正在重重的加分矫正中扭来扭去,如今已经完全混乱,任何一种不公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为了矫正不公”。我们的社会缺乏一种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正义基点--即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这个原则的缺乏,导致公正可以被随意解读、随意阐述、随意界定,而没有一个一以贯之、共同认同的公平基点。
  加分制度另一方面的制度性原罪在于,它包含着无穷无尽、无法封堵、无法防范的腐败漏洞。高考分数决定着许多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如此巨大的利益,怎能不诱引着无数掌权者用自己的仕途去赌后代的前途?许多人铤而走险,权力凌驾于法,监督基本上成了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如果让他们坐在招生办主任的位置上,也抵挡不了利用权力为孩子铺平前途的诱惑。
  让人疑惑的是,舆论一直呼吁取消这种只剩下腐败的制度,可有关部门一直以各种借口搪塞。显然,这是既得利益者在竭力阻挠,是从加分政策中享受到巨大利益的权贵们在捍卫这种不正当的制度。为什么取消不了,看看都是哪些人在享受加分政策的制度红利就知道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8 02:37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