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阶段儿童人际关系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9: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很多小学生家长常在咨询中提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孩子在家里秩序感很差,有时你让他做什么事,总是磨磨蹭蹭,或者就像完全没有听到你说话一样。更有一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常被老师投诉,说其在上课时不认真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课。这些自我意识非常强的现象常让家长非常头痛,感觉很棘手。今天,我从小学阶段儿童人际关系培养角度去解读一番,家长可能会发现,原来儿童人际关系培养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伙伴关系的定义及其作用
       (一)定义: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大量研究证实这种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亲子依恋是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儿童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后,儿童在与成人的纵向人际关系不断扩展的同时,与伙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对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性的关系,并且具有一种不可选择的强制性,而我们所说的伙伴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建立伙伴团体的重要时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伙伴关系是除了父母以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伙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儿童社会化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源泉,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成长。能否被伙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所接受,对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伙伴关系对形成人的行为和个性特点非常重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伙伴交往及其影响早在学前期就已经发生了,儿童跨入学校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交往世界,伙伴交往的形式及特点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与幼儿相比, 小学儿童相互交往频率更多,共同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进一步增加,其社会性交往也逐渐更富有组织性,社会交互作用的形式和内容也日趋复杂多样和深刻。在整个小学时期内,由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伙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这种家庭以外的交往关系对儿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儿童伙伴关系的作用
       1、伙伴关系使儿童减少了孤独感,掌握了必备的社交技能 。
       2、伙伴关系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同一性的发展 。
       3、伙伴交往能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 。
       4、伙伴交往使儿童摆脱 “以自我为中心”,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 。
       5、伙伴关系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态度、能力。
       6、伙伴关系可以让儿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使游戏秩序更为良好。
       二、小学阶段儿童伙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伙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小学阶段儿童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
       (一)伙伴交往的年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伙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住宅小区,同一层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刚进入学校的儿童对环境对伙伴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只注意与自己坐在一起或住在一起的几个儿童玩。
       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逐渐形成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更多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愿意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其三,反之,学习成绩一般,或者常被老师批评的儿童也会不知不觉间报团儿,成为伙伴。
巴格劳(Bigelow)对加拿大和苏格兰的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儿童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儿童对友谊的期望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得失阶段。出现在小学二三年级。朋友是住得较近,有好玩的玩具、喜欢与自己一起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的伙伴。
       第二阶段:常规阶段。出现在小学四五年级。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变得更重要了。朋友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忠诚的人,还应该彼此共享一切,互相帮助、合作,彼此不打架。
       第三阶段:移情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年级,儿童开始把朋友看成是有共同兴趣、希望互相了解,互相透露个人的小秘密的人。
       (二)伙伴交往的性别特点
       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他们喜欢的伙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伙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长更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的交流。其二,选择同性别的伙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儿童选择同性伙伴玩同种游戏,反映了他们关于的关注重点主要放在玩儿上,即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但在共同游戏中,明显男孩儿和女孩儿喜欢的游戏有明显的不同。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身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慢慢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伙伴交往中,主要选择同性作为伙伴。但在小学生的伙伴交往中,也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三、小学生伙伴交往的不良心理表现
       在伙伴关系中,随着伙伴交往的数量和交往质量的变化,儿童在交往过程的角色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分化为下面三种,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嫌弃型和孤立型的学生在班级中(或学校以外的户外活动中)属于处境不利的儿童,即不受欢迎的儿童。这些儿童虽然也有交往的需要,有一定的交往标准,但在同学(伙伴)的心目中形象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巧有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倾向:
       (一)怯弱心理。生性内向腼腆的儿童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出现怯弱心理,他们不善于主动与同学(伙伴)交流,性格孤僻,莫名其妙地封闭自己内心,甚至人为地把自己与外界隔绝,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圈子或编织出的幻境里,是容易被集体忽视的一类人。这种儿童在小学低年级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若能敞开心扉纠正怯弱心理也能顺利与人交往。
       (二)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内向,但由于家境、长相等外在的原因导致其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自卑的人不一定能力差,往往是对自己期望过高或不符合实际,最后导致害怕失败,害怕在社交中没有出色表现,害怕被人瞧不起。如果不善加于引导,自卑的儿童将逐渐丧失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三)自负心理。这种儿童也许能说会道,才华出众,深得老师(或生活中的成人)的宠爱,在与同学(伙伴)交往时他们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会欣赏别人,习惯对人发号施令,在低年级也许他们在同学(伙伴)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伙伴们)都不愿意和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儿童交往,做朋友。
       (四)逆反心理。这种儿童内心非常想与人交往,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然而他们不懂得交往技巧,结果总是以一些不好的行为言语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他们喜欢与人抬杠,也许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在户外游戏中破坏游戏规则),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他们的意见总与人相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别人更深的厌恶。
(五)倔强心理。性格倔强的儿童在与人交往中爱钻牛角尖,与人较劲,有两种相对的表现:一是由于某种原因认定他人存在某种缺点毛病或犯某种错误;二是被流言蜚语所困,认定所有人都误解自己,因而急于解释和辩白,这种儿童遇到问题不善于变通,不愿与人妥协,往往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人际交往的失败。最后朋友越来越少。
       (六)嫉妒心理。嫉妒心是为了抬高自己,达到唯我独尊的目的而对竞争对手产生的一种仇恨心理,严重的嫉妒心理,会导致个体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从而对自身,他人以至社会带来危害。在小学高年级儿童尤其是毕业班中,面临着升学的竞争,同学之间开始出现猜疑、保密,不信任、留一手等,有儿童在竞争中还出现了嫉妒、愤恨等不良心理,使得原来美好的友谊蒙上了阴影。
       (七)自私心理。目前,我国的小学阶段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女,许多儿童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显得自私和骄横,这种情况在他们与伙伴的交往中也有表现,如:要伙伴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想法,不谅解他人的所谓“错误”。甚至有的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爱结交对自己有利的朋友,巴结有钱的或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而且见风使舵,过河拆桥,从而产生了势利心理。
       四、家长如何教育和引导小学生与伙伴正确交往
       (一)家长首先要自我审视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是他们都忽略了对自我的评价与审视。因为家长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会轻易影响孩子。很多家长总会把孩子身上的问题归罪于孩子本人,却完全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一厢情愿的育儿方式,很难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培养的教育。相反,孩子身上问题多了,却把责任推给老师,认为老师这不好那不好。或者把责任推给孩子所接触的伙伴,认为别的孩子带坏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请家长要以负责的精神,认真做自我审视,把你身上的问题解决后,再去教育孩子,你会发现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纠正不良心理 树立交往信心
       小学阶段儿童伙伴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因此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纠正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倾向,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
       有怯懦、自卑心理倾向的儿童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家长要多鼓励,多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当众表扬他们,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
       有自负、逆反、倔强心理倾向的儿童往往交不到朋友,家长要帮助其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不受欢迎的原因,勇于承认自己有这个缺点,并从改变自身做起,多与人沟通,吸取别人的意见。
       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儿童的伙伴交往带来极大的伤害。要引导嫉妒心强的儿童学会控制排谴嫉妒心理,告诉他们只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如化嫉妒为力量,这个地方你不如他总有其他地方能超越他。
       有自私心理的儿童往往因为其蛮横无理、专断而交不到朋友。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自私表现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表现,从而改变它,并多关心别人,多为别人做些事而不求回报。
       (二)组织多彩活动  提供交往情境
       比如说家长带孩子郊游、登山、野炊等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集体活动给孩子多方交往合作的机会,增进伙伴间的友谊。还有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学习活动,调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家长要事前引导和调动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和交往的热情。在学校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合作体能活动、合作建构及合作竞赛,鼓励孩子多在课下或课外进行共同游戏和对话,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协商和来往。既增进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又使其提高交往技巧。
(三)理解交往原则,端正交往态度
       伙伴交往的心理准则主要有如下原则:
       1、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原则
       2、真诚、坦白的原则
       3、互补性原则
       4、互偿性原则(互惠)
       学会正确交往的关键是态度,小学阶段儿童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发展的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自我中心等不良表现。如果能帮助儿童从改变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态度,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儿童的伙伴交往中,要教育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平等真诚的交往态度,包括退缩型的儿童向爱交往的伙伴学习;言行上讲究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协商,且态度温和,不盛气凌人;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习惯等方面的毛病,消除与他人的误会或缓解矛盾等。
       (四)讲究交往技巧,沟通从心开始
       1、学会主动结交新朋友
       2、学会倾听和交谈
       3、学会赞美和感谢
       4、学会拒绝
       5、善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五)从家庭中去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修养
       尽管上面谈了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家长注意,家庭是孩子每天生活时间最多的空间。在孩子最熟悉的家里,家长就要充分利用好诸如时间和机会,从与孩子做亲子陪伴、亲子游戏、亲子沟通中去教孩子,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持优雅的与人交往与沟通的内容。
       但目前在很多家庭里,家长除了关注孩子学习以外,几乎很少去刻意教孩子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太多的家长有一个不好的意识:都是一家人,讲究那么多做什么啊?瞧,这种心态作怪,你能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礼节么?在家里孩子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就会把很多下意识的习惯和行为体现出来了。所以,请家长切莫忽略你该承担的育儿责任。只要你重视了,长期坚持做到了,再结合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你会发现孩子对遵守纪律,有良好的秩序感悄然间就表现出来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5-29 11:48:10 | 只看该作者
有用哦
板凳
发表于 2013-5-29 11:48:15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很重要
地板
发表于 2013-5-29 15:16:40 | 只看该作者
小孩子的人际关系还是很好处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23 14:57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