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今年美国藤校录取榜看美国名校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9:4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美国大学的本科录取工作早已尘埃落定,各所大学也分别公布了自己新创下的历史最低录取率,今年的哈佛大学从去年已很低的7%录取率上又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一百个申请哈佛的优秀学生里仅有不到7个能被录取,录取率同时下降的还有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他们的录取率都不到9%。
  
  根据各校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率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籍的申请学生逐年在呈几何倍数的增加,而每个学校对每一个国家的录取名额却基本是固定的。注意这里提到的“中国籍学生”可能是在中国申请的,也可能是在美读高中的,但华裔美国人不算在此列。
  
  以下表中是美国一些名校对中国籍学生的录取数量。
  
  学校人数
  
  哈佛大学9
  
  斯坦福大学13
  
  耶鲁大学13
  
  普林斯顿大学4
  
  哥伦比亚大学14
  
  布朗大学27
  
  麻省理工学院5
  
  达特茅斯学院4
  
  宾夕法尼亚大学16
  
  波莫纳学院16
  
  杜克大学26
  
  中国留学生申请人数的增加已经到了逐年降低美国大学录取率的程度,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惊讶的现象,这其中尤以对美国常青藤名校录取率的降低为显著,而造成这一切背后的社会原因才真正让人不寒而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我们的体制还死抱以“留洋、名校”等来给人分等级、分出身的落后阅人传统,实在不能不说是一朵奇葩。
  
  中国传统的围绕学历展开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学历、学校出身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本来就是不科学的人才观,而这种人才观不改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必然会缺乏相应的外部环境,不久前媒体报道的清华博士陈达的遭遇就是这种困境的最好诠释。陈达的本科来自于山东一所二本高校,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之后毕业,在此后七个月的求职中,他连续遭遇“学历查三代”的痛苦,十次求职中的八次他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原因是他没有一个能经得起推敲的本科“出身”,最后这个清华博士没有拿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而在中国大学生本来就十分惨淡的就业市场上,陈达所遭遇的“出身门”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凡条件好些的用人单位都会在其招聘启事上白纸黑字地明确强调“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虑”等字眼,这种明显带有歧视色彩的招聘要求虽已在教育部目前的清理之列,但是唯出身论的观念在体制里早已根深蒂固,实际录用过程中暗箱操作的潜规则和微妙之处恐怕世人永远无法知晓,但凭想象和猜测大家也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一锤子定终身的高考体制、被毕业的学校打上一生烙印的不合理选拔制度、缺乏人才培养标准和淘汰机制的高等教育结构,导致了家长和考生不得不极力去追逐美国的名校,很多家长甚至对实际上是非官方的美国大学排名如数家珍,死死抱住不放。
  
  去年冬天我曾采访过弗吉尼亚一所著名私立高中的升学顾问,她专门给我讲述了她遭遇的中国家长的“名校情结”。该校曾有一个中国应届高中生打算申请美国东部一个中等排名大学的著名药理专业,她看中的是那所大学药理专业的设置、师资、和文化氛围,但她在中国的家长却对美国的大学系统不够了解,尤其是对美国一般学校可能有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和教授的这种常见的情形基本无知,于是千里迢迢从中国专门来美国干预,最后这个孩子只好放弃,去了另一个排名靠前但相关专业却差了许多的另一所大学,为此孩子一直郁郁寡欢,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惦着想转学,导致在大学的成绩也不好。有好学校的毕业证但没有好的成绩单,至少在美国想升研究院或找工作的话还不如一般学校成绩好的学生有优势呢,更何况多数情况下名教授的推荐信本身就是敲门砖,这和来自哪个学校无关。
  
  其实,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中国雇主还是美国雇主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名校情结的,没有也不太正常,只是不能过份。美国的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关注的是“最合适”而不是“最好”,也就是要选择对孩子品味和性情的学校,因此在正式申请之前家长都要带孩子到心仪的几个学校拜访,每个学校也倾尽所能地举办“选择日”(ChoiceDay),在这一天里开放所有的院系、实验室、宿舍、健身房、食堂等供来访的家长和考生体验,学生和家长也有机会和感兴趣专业的教授甚至系主任见面交谈,看看这里能否达到内心的期望值,一句话,在美国上大学不是单纯的考生被挑选,而是双向挑选的过程。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全面客观地评估可能的选择,然后作出最后的决断,也就是每个考生先给自己作出准确的定位,然后在找到最“适合”这种定位的学校。
  
  当然这种选择“最合适”的做法是以以下公平合理的社会体制做底气的。
  
  首先,在美国不同大学之间的设备、教授等水平的差异是不显著的(详见我另一篇文章《在美国教大学有多难》),差别显著的主要是学生群体,一些以本科为主学校的教学水平很可能会超过以博士培养为主的名校,一个普通大学里很可能某个专业上有世界绝对一流的教授,譬如,弗吉尼亚的一所学校VirginiaCommonwealthUniversity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化学专业却有一位诺贝尔奖的得主;再如麻省大学(注意不是麻省理工)Amherst分校和Akron大学的排名都在百名以外,但那里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专业在世界的排名都是遥遥领先的。所以在美国名校和非名校之间并没有严格的质量鸿沟,专业是否雄厚、是否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由于政治,人文和一些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就业前景比较暗淡,学校的牌子在就业中似乎有着些许优势,比如美国的政界就几乎被名校毕业生掌控,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上届候选人罗姆尼等毕业于哈佛,克里(JohnKerry)和小布什等毕业于耶鲁,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竞选面对民众时会尽量低调淡化自己的精英背景,怕民众认为自己贵族化而不切实际,这似乎与中国领导人毕业于清华的高调显示正好相反。但在工程、医学、会计等应用性的专业因为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毕业生本人全面能力则成了主要考核因素,这也是很多中国第一代移民涉足较多的领域,有些华人甚至没有美国的学位,也在美国的这些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
  
  还有,是否名校毕业只在申请第一个工作稍有略微的优势,但如果名校毕业成绩不好(美国找工作人家常向毕业学校索要官方成绩单的)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这很像一本破书却装了一个好封面一样。而在雇主来看学生的学校出身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占的比率更大。还有一个工作能否做长久,主要看毕业生能否有发展,能否将自己和所在的位置互相定位好。一旦要找第二个工作的时候第一个工作的经验和成绩开始占更大的比重,美国的很多统计数据表明,名校的优势在寻找第二个工作时原本微弱的优势骤减,到了第三个以后几乎不存在了,甚至可能变成负面的因素。所以美国人很少用只看起点不看终点的思维定势来消遣自己的“名校出身”,这一点上很像中国的一句成语“英雄不问出处”,比尔盖茨能从哈佛辍学创业就可以想象了。
  
  有记者对一些进入美国名校的华裔子女跟踪调查表明,进入藤校后一些学生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就是有些在藤校成绩不错的毕业后也不想继续读书了,好多只是在大公司里找上一份四平八稳的工作,他们对采访的记者说:“不要把我当人才,我只不过是小时候比别人走得快,早了一点到达人生的顶峰而已”。这些华裔子弟在上大学以前也都是一心想上藤校的,也曾非常努力,放弃了许多孩提时代的乐趣争取到了念藤校的机会,但也止于藤校毕业而已。所以在美国进入名校与否实际上并不重要,所谓的大学也不在于“大”而在于“学”,重要的是要找到喜欢和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眼前的兴趣和事业的长远目标能有机结合,不仅学到一技之长,还能全面发展,这样的学生才会更有后劲。
  
  今天的图片专门给大家带来一所古老的弗吉尼亚私立大学(UniversityofRichmond),即里士满大学,论历史它仅次于我以前介绍的华盛顿李大学,建校近两百年。它虽然位于南北战争的热地弗吉尼亚首府里士满市最昂贵的地区,但却没受到战火的波及,也没因战争停过一天的课。这里课程规模很小,常常只有几十甚至几个人,不象我们公立大学一门基础课会有150-300多人,学校口碑很好,质量很高,但学费不低,学生多来自富裕家庭,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最好的小型私立大学之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8-19 20:57:44 | 只看该作者
名校是必须的·
板凳
发表于 2013-9-2 20:42:18 | 只看该作者
名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6 15:45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