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爱,就是要和孩子赖在一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4: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儿子还在念幼儿园时,有一天问我:“约翰和莎菲雅的爸爸妈妈都离婚了,他们要轮流去两个家,他们说那是规定,虽然他们都不喜欢搬来搬去。但是,为什么要规定呢?”其实,我了解天性敏感的儿子,他真正的担心是:“会不会有一天,我也有两个家要去?”这个担心,不只他有,家庭价值和结构的改变,已使得这一代的许多幼儿,有同样的担心。而这种担心,是我们这一代在当小孩时普遍没有的。
  
  对小孩来说,这种担心代表什么?
  
  让我们在孩子天真的回应中,找到一些答案。许多父母喜欢问小孩:“你比较爱妈妈还是爸爸?”而小孩也总是侧着头,笑着但不解的回答:“我爱妈妈,也爱爸爸!”对幼儿来说,爸爸不能取代妈妈,妈妈也不能代替爸爸,问他比较爱谁是个愚蠢的问题!
  
  每回父亲节或母亲节时,请班上的小朋友画卡片给爸爸或妈妈,就算我说的很清楚:“请画妈妈(或爸爸)。”他们仍是说:“我要画全家人和我们的小狗。”对幼儿来说,“家”指的是那里头的每一个成员。画爸爸,不能不画妈妈,更不能不画自己。有了自己,那哥哥和妹妹更是少不了。
  
  “家”对幼儿来说,每个人都在一起,是理所当然的。少了谁,那就不是家,而且谁也不能替代谁,这就是他们对“亲情”的定义。所以当孩子看见周遭、或是他自己必须面对家人分开时,这与他们的理解相冲突,不解和困惑是必然的反应。
  
  而这个定义,也给了我们成人一些启示。成人世界里的婚姻关系,有法定合约,所以只要合约书不存在,婚姻关系就可以荡然无存。但“亲情”呢?亲情,是没有合约书的!“家”对孩子来说,里头的每一个人都有亲情关系,怎么会有人说要分开呢?不能在一起了呢?
  
  亲情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
  
  “亲情”不仅没有合约书,也不一定需要血缘关系,它是无法离弃、分开的!它倚靠的,是彼此与彼此间长久、独特和亲密的关系。所以,重要的不是血缘,而是长久的培养;关键的,不是公式化的爱,而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因此,“妈妈和我”,不同于“爸爸和我”;“我什么时候最想找妈妈”和“我什么时候最想找爸爸”,也不会是一样的。按理推断,夫妻关系若能从合约关系,转化成亲情关系,那离弃,是不是就不会构成选项了呢?
  
  那天,班上三岁的小迪,不小心尿湿裤子,躲在教室的厕所里,哭着找爸爸。他说:“我要爸爸来帮我、救我!”只要他与其他小朋友有冲突,他也会说类似的话:“我要找我的爸爸。”很显然的,爸爸是他的安全保垒。一般来说,在家庭的分工里,妈妈常常是幼儿生活起居的照顾者,所以幼儿总想要妈妈陪他吃饭、睡觉、安慰他,妈妈成了孩子的“安全保垒”。那爸爸呢?一旦不需要那么细致的生活照顾,做爸爸的,似乎就成了孩子的大玩偶与“最佳玩伴”。
  
  仔细听听小孩跟爸爸一起念书、说话、散步、和玩游戏的声音,你或许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一大一小,总是那么“吵”啊,动不动就跑过来追过去,令人发昏。孩子的爸,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能那么轻易的回到小孩的世界,跟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无厘头。
  
  所以在刻板印象上,一遇到委屈,孩子总想找安全保垒妈妈;一想欢乐,肯定缠着最佳玩伴爸爸不放。但那样的刻板印象,并不是固定的!每一个幼儿,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不仅各不相同,也无法互相取代。爸爸或妈妈与个别孩子之间独特的互动模式,只有靠自己去经营、培养。这是妈妈和爸爸的个别功课,谁也无法帮谁做。
  
  爱的互动,永远的记忆
  
  在大人的世界里,不把自己和他人做个比较,好像就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小孩却不一样,他们对分析比较不在行,但非常擅长从他人和自己的互动里,感受到不同的喜爱、厌烦、烦恼和反应模式,建立自己和每个人之间的特殊连结,无可分离。
  
  直到现在,十四岁的宁宁只要一看到《月亮晚安》的封面,就会眯着眼睛笑说:“我记得里面的大兔子和小兔子,爸爸以前常念这本书给我听。”而这个记忆,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时间会过去,但记忆会长存心中,永不褪色。爸爸在宁宁生命里所搭建的爱和互动,让宁宁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刻,都能与爸爸手牵手一起回到那记忆,回到一个大男人把小宁宁拥在怀里的每一天、每一晚……
  
  台湾友人的老板很慷慨,常在下班后请他们几个人去唱歌吃饭。而他们都有家,家中都有孩子。我常在想:“他们的孩子,一定常常在等着爸爸回家。”或者,那些孩子早已习惯爸爸很晚才回家,所以爸爸在不在家,也就无所谓了!不管是一天到晚等爸爸回家,或者是爸爸在不在家也无所谓,这两种幼儿的反应,是无奈也是放弃。所造成的结果,常是妈妈和孩子自己形成固定的家庭生活步调。在这步调里,爸爸成了外人,他的一举一动,没有和其他成员像齿轮一样契合,反而要互相迁就。
  
  爸爸的角色,是妈妈无法取代的。少了与爸爸共处欢乐,也是个缺憾,那是再多玩具也弥补不了的。虽然那缺憾不至于让孩子长不好,但要是没有那缺憾,孩子会长得更好,不是吗?这个道理虽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但其实不用那些研究报告,只要看你宝贝孩子脸上的笑容,答案就很明显了。
  
  有天我们去朋友家吃饭,那对擅长理财的夫妻说:“要是能够重来,我们不会像以前一样,为了替孩子存钱,全家人哪儿都没有去。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家人一起旅行、一起做许多事,那些珍贵的记忆,才是传家之宝。”今年四月,我们全家人到以色列去旅行。回来后,我们把一张张死海的浮力、耶路撒冷的丰富遗迹与其他旅行照片放在一起。十二岁的儿子,每回一看见那些照片总说:“妈妈,你看你吓成那个样子。我常常跟你说,你要多运动……”
  
  爱,就是要赖在一起
  
  一起看电影、一起做饭、一起游戏、一起旅行,全家人在一起,做什么都好。“全家人在一起”,是一个努力,也是一个承诺,在现在的社会结构里,并不容易实行,但只要你愿意。
  
  不知道四十年后,或者有一天我离开人世,儿子是否记得他爸爸什么事,但我不但知道,而且还有很清楚的影像。三十几年前,爸爸在竹竿上绑条绳子,带我钓青蛙;他在后头追着,教我跨蹲在横杆上,歪着学骑大人的脚踏车……那些影像,无关乎华丽和多寡,只有浓浓的想念和舍不得。
  
  我和全天下有爸爸爱、或曾有爸爸爱的大人和小孩一样,我们都是幸运的。爱我们的爸爸,给了我们记忆,给了我们想念,给了我们舍不得。有人让我们这样想念和舍不得,那就是幸福。
  
  孩子记得的你,将直接影响到他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和父母。而孩子会记得的你,没有人能替你做这门功课。你在他的记忆里是温暖的、是挑剔的、是宽容的、是欢乐的、是常为他人着想的、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你能定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7-18 14:59:31 | 只看该作者
要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得到你的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23 03:06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