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合乎情理的家庭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6:3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而今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所欠缺,但是欠缺的不是方法,而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所谓教养,要教要养。教是方法,养是根本,最主要的是给孩子情感和精神的滋养。可是现在更多的家长仅仅看重方法却忽视了根本,忽视了滋养。
  
  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在家里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就很难发挥。孩子的动力、热情、主动和积极直接受到父母对其的情感态度,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父母保证平和的情绪,这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正确理解父母二字的意义
  
  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两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言:“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告诉世人过于强大并不一定处于高高在上的,而柔弱会不一定处于下风。弱不是一种退缩而是一种包容。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
  
  第三个字是“柔”。《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把自己当做水,上善若水,无坚不摧。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教育孩子和做心理咨询一样,常常遇到阻抗,但是只要你学会柔,就可以遇阻抗柔顺支持,化对峙清静忍让。
  
  家长的心态首先要放哪
  
  家长的心态首先要放哪?我们如何去把他的心态养好,别急着报班,别急着找家教,别急着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庭的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主要要重视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现在家庭的教育出现两种错误的的现状:一是有情无礼。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问题更可怕
  
  孩子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要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报告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应该释放教育能量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学》里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里审视
  
  家庭的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90后孩子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8-22 14:06:24 | 只看该作者
好长,先收藏,回去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28 11:3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