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案例:
女儿兴高采烈地在网上更新了一条状态:“哈哈,又吃撑了。”
妈妈看到了就打电话来批评她:“你一个女孩子大半夜的还吃这么多,会胖的。”
这样的事多了,女儿就决定在社交网络上避开妈妈了。
很明显,这个女儿“兴高采烈”说明她吃得很开心。家长共情的回应可以是:
1.和她一起开心,“哈哈,看来餐厅挺好的”;
2.鼓励她描述开心的事,“噢?能让我宝贝女儿这么高兴的,是些什么菜啊?哪道你觉得特别好啊?”
不共情的回应可以是:
1.否定,说她不该开心,就像上文妈妈说的那样,“你高兴是错的”;
2.攻击,“你胖得像猪,难看死了,还吃得这么高兴?”;
3.覆盖,比如说“快去读书!” 完全无视孩子的情绪(兴高采烈)、行动(吃)和结果(撑),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回应里只有父母的意志,没有孩子的意志。如果父母长期、从幼年开始就这样覆盖式地回应孩子,那么孩子要么很反叛,要么因为自我难以发育,很容易沦为施行父母意志的工具。
可以想象,这些缺乏共情能力的父母,无论网上网下,都很容易被孩子拒绝。孩子会觉得和家长话不投机,经常被他们打扰、扫兴,和他们交谈常常被恶劣的感受所包裹。为了避开这些恶感,他们只好避开父母,亲子间“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就此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