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经验] 成功学不靠谱的科学依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8:4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果说经济学是显学,那也仅仅是在涉及到公共政策讨论中的显学,更多的人们所读到、所谈及、所受影响的显学,叫作励志心理学。励志心理学汲取了正向心理学等通俗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又添入了意志论的部分名词,再进行极度的简化,然后就产生了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所谓“人生法则”、“幸福人生指南”、“给我想要的”、“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凡事往好处想”、“只要你想,你就能”、“没有绝对的失败,只有成功的反馈”、“你要也能够为自己疗伤”、“让每一秒都有价值”……
  这些所谓的法则,相当流行,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因为太过简单而变得无法应用,许多法则与别的法则还会出现矛盾。轻信这些法则,会导致人忽略情绪、智力、记忆力等多重因素的复杂性,还会让人轻视潜在的复杂境遇和生活挑战,以为一切皆可掌握。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曾表示,“人类心智最深的恶,是盲信而不求证”。
  临床心理学博士、服务于BBC等多家知名媒体的心理专家史蒂芬·布莱尔思所著的《不靠谱的伪心理学:破解心理呓语的迷思》一书,对市面上流行的畅销励志自助图书、励志心理学观点展开了系统化的批判。
  史蒂芬·布莱尔思认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带来了无序的生活体验、凌乱的生存状态,使得很多人迫切想找到一种删繁就简的适应方法。励志心理学就是针对人们的这种愿望而设计出的心灵鸡汤,“轻描淡写地将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那些深信甚至迷恋励志心理学的人,在“思想能够直接影响现实世界”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会更进一步的借助空头幻想来重新构建期许,从而活在虚幻、虚荣、虚假的自我世界里。励志心理学可以发挥励志、自我安慰的作用,实质上是赋予了自己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切实际的压力。
  史蒂芬·布莱尔思批判了有关励志心理学的21项颇为流行的迷思。其中有关“自我”、“自信”的迷思包括:“你的问题出在缺乏自信”、“没有人能影响到你”、“释放你的情绪”、“执著于主见永不过分”、“只要想学,你就能学会”、“你比自己想的要强大”、“你是宇宙的主宰”、“发现真实的自我”等。这些迷思常见于畅销励志自助图书以及培训课程,通常采取故意模糊事情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将自我意识的能量放大到无限、忽略不同人的各方面能力存在不同差异和各自极限、高估个人对外界的影响并低估外界的反作用等错误的论证方式,来促使人实现自我膨胀。
  史蒂夫·布莱尔思提醒,成熟的人必须牢记,凡事不可能在一瞬间内改变。他还更为严厉地批驳了《秘密》等知名的畅销励志自助图书,指出这类图书“充满了关于人之本性与现实存在的独断口吻”,不提供任何论证,回避量子物理等科学理论,只能说是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励志心理学不能给人以明确参照,自然就会用“没有绝对的失败,只有成功的反馈”式的话来圆谎。失败是有益的,是必要的,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但更重要的是,失败就是失败,绝不要用失败会给成功提供反馈、会自然而然带来后来的成功等话来自欺欺人。
  还值得重视的迷思批评还有:对“让目标为成功加油”的批评,人并不善于准确预知自己希望得到的价值,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把握同样很少,较早确立目标更有可能导致提前缩小注意范围,遗漏其他选择,陷入狭小视角;指出“拥抱内心的孩子”等流行励志语的荒谬意义,动辄提出“内心的孩子”甚至就以孩子自居的人,期望别人将自己看成孩子,却并不按照孩子的单纯、纯真行事,而是希望获得未成年人的免责特权,借此肆意表现出自私、粗暴、野蛮、任性、爱惹事等行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4 02:57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