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孩子成长的压力当何来何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4:0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过去时有中学生、大学生因学业、生活、情感等因素自杀而令人震惊,现有小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跳楼,令人震惊、痛惜,沉重感也是前所未有。孩子活着有这么累?死亡都不怕还怕压力?压力比死亡还可怕!
  其实压力、挫折、困难、坎什么的,都是人的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经历的,孩子也不例外。问题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遇到一点不适应、挫折就不能控制,就要打、捅、抹脖子?毕竟生命是宝贵的。原因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我想二者都有并且很严重,而且孩子的问题是来源于教育问题,这些麻烦都是教育制造出来。孩子都是一样的,都可以成为好孩子,只是因为教育而使孩子的生命具有了差异。
  问题麻烦是怎么制造出来的?错误的思想、内容、方式。
  什么算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就是不合适的、过度的。“万恶淫为首”,淫者,过也。一“过”,即破坏了事物发展的平衡、常态,即破坏了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恰当的教育,超越儿童生理、心理、意志、知识的基础水平,甚至是极微弱的“极限”,否极泰来,则折、悲剧,因过度的教育要求而致压力、强迫、惩罚,生出了诸多悲剧。
  不恰当压力、惩罚等教育行为方式根源于错误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发展热情有余,但平静、理性的思想基础不足,所以派生出这众多教育问题。社会、教育等都忙忙乎乎改来改去,那么过程结果是不是因为适合而管用?这是个问题。
  儿童成长为什么这样脆弱不堪压力?其中有两个极端因素:一是家庭、学校温室般呵护教育,二是没有心理基础准备的突如其来狂风骤雨般心理学业发展压力、挫折、体罚,如那个五年级跳楼的可爱可怜又可悲的孩子。因为这是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都破坏了儿童的“初学者心态”和人的规律性的思维行为状态。人的心态、思维行为状态,在成人或儿童是一样的,只是儿童的“初学者心态”没有掩饰的能耐,只有以善变的脸色来表达喜怒哀乐,精神是一览无余的。成人有被迫适应的张力,厚黑者坑蒙拐骗亦可粉饰得美丽动人。当成人把理想希望被迫式教育加到儿童身上时,儿童是不适应的,虽然教育很努力地吹皱起了儿童心中那一池知识春水,但这样不可或免地破坏了儿童内心本来具有的不可改变的发展秩序规律法则——专家学者们一直不停地探究的教育规律,所以儿童学习发展心态不平衡、不接受,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而加强教学,这样实是更违背了从儿童内心思维到外在行为的能力发展规律秩序,更加重了教与学的矛盾。
  客观的是一定也会有一部分人会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应试教育中胜出者们应该说是适应了这种教育方式,但不等于这部分人适应这种教育就因此断定这样的教育就是良好的教育。虽然这种教育实现了知识目标,但却无情地扼杀了人的兴趣,破坏了人的潜能发展的心态,从而磨灭了人潜能发展。所以合理的适应了的也不一定是对的。现在的大学生有多少是为兴趣而学?都是向着未来的行业薪水而去。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不是事业为了思想,而是思想为了事业。”教育要培养儿童的行为意志力适应生活而不是让儿童的生活能力去适应他人的行为意志。事业的成功可以是短视的思想成果,而真正的思想则可以为事业永恒的灯塔,与人与民都一样。所以成功的教育不能只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看,也不能只看到学生短暂的竞争性的成功,更要预想到孩子的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只有所有的孩子都有了美好的人生未来,国家才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宣讲家们说:成功的人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就行,而这一件事就是最喜欢的事。做不喜欢的事永远做不好,没有理想的结果。只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没有耐心的教育渐渐地抛弃了这种方法,心里开始变得急躁了、功利了。教育教学为孩子制定了更高的的目标,规定了最简约的时空,让儿童去完成教学任务。把问题挑出来了,只看问题不看规则了,这样教学违背了儿童心意,教育的“强迫”得到的是让儿童无所适从和产生厌恶,结果被问题拌倒爬不起来了、撞上南墙也不回头了。
  教育的最高法则是教育要适合儿童,而不是儿童要适合教育,因为儿童都是因自己的内心具有的成长方式而发展的。
  如何减轻或让孩子适应现实生活、生存、学习的压力?
  良好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人得到这样的能力,而这方面的行为方法是现在的教育理念所欠缺的。为什么?看看多少年来,如素质、减负、挫折教育、习惯养成等,哪一样教育不说成功了,哪怕是进步了?几乎是越来越令人失望。
  那么良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什么样?我认为还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思想中所欠缺的,且现在还是很难认识它的面目认可这样思想,因为难以放下已有的思想观念,所以看不上人家的。什么弃“糟粕”、取“精华”、“中西合璧”之芸芸众说,最终也不见什么思想结果。其实应该说这种教育方法凡是为父母者都有的,都用过了的,就是早教专家们讲的老例子:婴幼儿学习说话和走路。
  婴幼儿学说话和走路就是最成功的教育。父母教婴幼儿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时候,父母对儿童没有太重的主观教育要求,没有设立目标,什么教几遍婴幼儿要说出话或站起来之类。父母与婴幼儿一样是在自由、快乐、兴趣的生活中,自然地教儿童学会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母语、走路,甚至学会了生活。
  儿童无数次的摔倒、爬起来、语言重复,何尝不是一种挫折教育?走路没有不摔倒,说话也没有只正确不错,摔倒就爬起来呗,大不了从头再来,都感觉这是自然的事,没有值得什么大惊小怪的,那时也确实不大惊小怪。天下的孩子都这样都这样学会了说话走路。
  如果认识这是自然的正常的没有什么稀奇、神奇,那么可以看看比比印度狼孩的故事,是不是可以看到,在错过了宝贵的婴幼儿时期后再学习说话、学走路是多么不容易!困难有多大!但是在大一点的人做来如此艰巨困难的两件事,婴儿在一岁左右就能基本学会了,这不是神奇吗?
  婴幼儿为什么具有这样神奇的学习能力?我想,用“初学者心态”来描述形容婴幼儿时期的学习状态是再恰当不:无拘无束、永不执着的心态,一往无前、没有挫败感的精神,永远充满兴趣、自由、快乐地学习,让自己的潜能尽情地发展。婴幼儿在这样自由快乐的心态下也自然地学会了说话、进路,也必然是自然地克服了无数的挫折失败,虽然婴幼儿经受的这些挫折失败在成人看来很平常、很自然、很稀松。
  纯朴、简单、顺其自然而神奇,就是方法的力量。
  《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及“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都具有这种思想精神。从狼孩、小卡尔的个案到雷夫的奇迹,是不是其中具有相同的思想规则?这是肯定的。
  而现在谈到的教育恰恰是违背了这样的思想规则。
  随着孩子的长大,渐渐地抛弃了这样的教育方法,心里开始变得急躁了、功利了。教育教学为孩子制定了更高的的目标,规定了最简约的时空,让儿童去完成教学任务。把问题挑出来了,只看问题不看规则了,这样教学违背了儿童心意,教育的“强迫”得到的是让儿童无所适从和产生厌恶,结果被问题拌倒爬不起来了、撞上南墙也不回头了。
  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没有耐心而急躁,不了解、没有准备,简单表面化解处理,认为是孩子的事:心理不足,能力差等。教育没有深入思考,教育的引导为孩子做了什么?不了解、不引导、不会引导,苦口婆心也只是简单地说教,不能从孩子的内心根本上解开心结。怎么教?说完就了事。我说了就应该你会了,你不会我就急躁上火,粗暴、批评、惩罚。这种简单幼稚的想法就如同教婴幼儿走路时,父母说:宝贝,走,走,走!婴幼儿就应该站、站起来、哎,站起来了、站住了!抬步、走!哎走开了!哎,甚至跑开来了!教育思想老是认为讲道理明白了,小孩子就应该会做到且不出错了,所以大人说了儿童做到了这才是大人们的教育心愿,这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是有能力的孩子!如达不到这种要求,孩子,对不起,我得说你了,你应该经受挫折、压力了!这是为你好!这是爱你!要不然你就落后了,跟不上人家了!其实都是自己把自己折腾出了毛病。
  困难、挫折、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回避不开了,唯一的就是面对:让儿童自然的接受、乐于接受,勇于挑战、有兴趣地去做,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在挫折、困难中能够顽强前进,在失败后爬起来继续向前,直到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挑战未知事物的信心、意志、能力,就是自然化解了压力、经历了挫折,也在自然的教育中完成了发展目标任务。
  不要指望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缺什么补什么的教育方式,这是马后炮式的愚蠢的做法,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根本就消除不了那忧患的根源和成因。
  教育是先要播种思维思想的种子,而后才是行为能力的生长发展,至于教育果实,只要尽人能才,喜欢什么做什么,长于什么做什么,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谁不成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12-7 15:29:52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12-7 17:42:21 | 只看该作者
整个社会问题
地板
发表于 2013-12-8 14:42:4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是先要播种思维思想的种子,而后才是行为能力的生长发展
5
发表于 2013-12-11 15:19:0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应该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要提高
6
发表于 2013-12-12 09:33:2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是先要播种思维思想的种子,而后才是行为能力的生长发展,至于教育果实,只要尽人能才,喜欢什么做什么,长于什么做什么,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谁不成功?
7
发表于 2014-1-17 10:23:04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要靠自己
8
发表于 2014-1-28 09:32:5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4 00:3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