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豪经过抢救、治疗后已经转危为安
昨日,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病房,武汉某高校20岁大二男生伍豪(化名)坐在病床上复习功课,准备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半个多月前,学校的校医、120急救人员和该院急诊部的8名医务人员无缝对接,持续完成8000余次心脏按压,成功让心脏停跳1个多小时的他苏醒过来。
男生长跑途中突然晕倒
昨日,对于半个多月前的濒死经历,伍豪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知道自己摔了一跤,醒来时就躺在了医院。
父亲伍先生说,他家住安徽农村,伍豪是他唯一的儿子,由于学业紧张,儿子在高中期间没怎么参加体育运动,而且不爱吃肥肉,身体比较瘦,1米75的个子体重仅100斤。
“但他一直很健康,很少生病,家里也没有家族病史。”他说,今年8月,儿子放暑假在家还帮他们干农活,40℃的高温每天在田里呆六七个小时割麦子,儿子也没出现任何不舒服。儿子还告诉他在学校学习跆拳道,所以事发当天接到儿子同学电话时,他起初一直不敢相信。
11月22日上午11点20分,伍先生接到儿子同学电话,说儿子上午参加学校体能测试,跑1600米时突然晕倒,正在送去医院抢救的路上。一放下电话,他就赶紧包了一辆车从老家往武汉赶,到达医院时儿子已经躺在ICU病房里了。医生的诊断结果是猝死,可能病因为患者本身有受凉病史,未进食进行大体力运动,短时间内导致内环境紊乱诱导出现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
医生告诉他,儿子心脏停跳了一个多小时,目前虽然心跳恢复了,但大脑、肾等多器官功能紊乱,还有急性肺气肿,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三方接力抢救挽回一命
根据同学的介绍和急救中心的记录显示:
11月22日上午10点50分,伍豪在上体育课跑1600米长跑时,在跑了约800米时突然倒地不起,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当时被同学及老师急送至校医院,送入校医院时他呼吸、心跳停止,校医立即行心肺复苏并完成气管插管,并紧急联系120。
11时40分,120急救车将伍豪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部,在运输途中120急救人员对他持续进行了心肺复苏。
到达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部时,伍豪血压心率测不出,口唇发绀,瞳孔放大,无自主心跳。医护人员立即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支持呼吸,心电监护。同时值班唐忠志主任、李小平主任到场抢救,同时多名高年资住院总医师轮流胸外按压,心内科值班主任也到场会诊,反复电除颤6次。
12时10分,患者出现心电活动,但呈现恶性心律失常,血压仍测不出。医护人员看到了希望,仍继续积极给予抢救,再次反复使用抢救药物并再次电除颤复律5次。
12时35分,伍豪出现稳定心律,血压逐渐恢复,同时给予护心、护脑等治疗手段保护重大器官。
13时55分,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综合进行脑复苏等综合后期治疗。
一个多小时按压创造奇迹
在之后的治疗期间,伍豪出现急性肺水肿、重症肺部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并发症,但在唐忠志主任、赵智刚主治医师形成的治疗团队全力治疗下,患者于11月29日成功脱离呼吸机,无脑功能缺失,该患者是今年该院第3例完整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病患,也是心脏停跳时间最长的患者。
“持续的心脏按压代替了心跳的功能,是创造奇迹的最重要原因。”伍豪的主治医生、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ICU病区负责人赵智刚介绍,抢救猝死在于“黄金8分钟”,一旦心脏停止跳动5秒钟可出现眩晕,10秒就可发生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停跳30秒则会发生抽搐,60秒则可出现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脑水肿,8分钟即发生脑死亡。由此可见,心跳停止和猝死的抢救关键在“黄金8分钟”。超过以上时间,患者难以存活,即使存活也往往留下严重合并症或变成植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是最好的急救办法,按照每分钟100次的频率,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伍豪至少持续接受了8000次心脏按压,这是他能成功救活并康复的关键所在。
中青年人猝死增多为哪般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部主任唐忠志教授介绍,该院每年都要收治近百例猝死的患者,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是年轻人,20—40岁占到三成左右。而学生猝死每年都有发生,多发生在跑步,打篮球、排球和踢足球等运动剧烈的体育项目中,即运动猝死。发生猝死的人中大部分有心源性疾病,即有心脏问题,但也有一部分是不明原因的心率失常,一般跟劳累、没吃饭做运动或者感冒诱发心肌炎等原因有关。
近年来,中青年猝死发生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唐忠志教授表示,一些职业人士发生猝死,其实早已经累积了很多的潜在危险因素:如长期的紧张、劳累,生活不规律;过度紧张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饮酒、寒冷饱餐等,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的诱因。
链接
胸外按压怎么做
心肺复苏术实际上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3部分。以往抢救经验表明,存活率最高的是那些在开始时就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胸外按压,是这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放在胸骨上方,使左手掌压在剑突(胸部中间,胸骨最下段)上。按压时,急救者两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100次以上。
如何判断施救是否成功呢?一般而言,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则说明心肺复苏已经成功:患者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恢复,即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高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又称紫绀,为皮肤黏膜的青紫色改变)减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