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春节前夕,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再次明确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并强调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然而,《意见》出台后人们并不放心,春节期间不少孩子们还在辛苦地上特长班,忙于各种补习。(央广网2月6日)
这一情况令舆论感到“意外”,但笔者一点不觉得意外。要让孩子不再辛苦地上特长班,仅有关于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意见》,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意见》能否得到执行,大家都在观望之中。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这一规定并没有落实,而鉴于过去多年来教育部门出台的减负、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家长已经不再相信新政策能得到落实——谁相信政策谁就会吃亏——而是以“不变应万变”,送孩子继续上特长班、补课班,以“万无一失”。只有切实扭转政策失灵问题,才能让教育新政,产生积极的正效应。
对政策失灵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在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下,“权力择校”恐难以避免,因为教育部门可以干涉学校招生,而学校也难拒绝上级部门布置来的“条子生”。虽然教育部的《意见》要求招生公开透明,但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权力对办学的干涉,阳光“小升初”就可能悬在空中,这是《意见》能否得到执行的最大变数,也是老百姓不相信这一政策能得到落实的重要原因。
其次,我国各校、各学区存在事实上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异,实行“单校划片入学”或者“多校划片入学”,这并没有改变学校办学质量、条件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严格落实“小升初”新政,也可能出现两类择校。
一类是政府允许的特长择校,根据《意见》,到2016年特长择校将控制在5%,如果校际的办学质量差异不有效缩小,这只会加剧择校焦虑。为争夺不多的特长招生名额,更多的家长会让孩子多上特长班,那种认为限制特长比例,就会让大家不再关注特长培训的观念,完全忽视家长对子女读好学校的渴望。一个事实是,我国高考录取率已达75%左右,可高考焦虑却越来越严重,原因在于大家争上只有8.5%录取率的一本院校。
二类是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买学区房择学区。这在实行划片入学的地区,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学区房的价格高于周边其他非学区房的两到三倍,而家庭投资学区房,还被认为是一举多赢的买卖,一方面让孩子可进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在孩子读完小学之后,学区房的价格还会飙升,出售卖给新的学区房需求者。这当然只适合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没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则要抓住特长择校这一择校机会。
再次,就是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得以实现,如果中高考制度不改,学生的小学、初中负担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减轻。以单一的分数评价、选拔学生,使我国基础教育异化为竞技教育,低一分也不能录取,迫使学生过早地陷入“题海”,“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就是这样出笼的。必须注意的现实是,我国已经形成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的畸形教育生态。
为此,要针对造成学生负担沉重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在严格遏制权力择校落实“小升初”新政之外,还必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学校的办学质量、条件差异,这关键在于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能再延续传统的“锦上添花”式拨款模式;与此同时,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要做到这些,核心都在推进教育放权。遏制权力择校落实就近免试入学规定自不待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要求建立教育民主管理制度,切断择校利益链,不再由政府主导教育拨款,而是变为代表公众意见的民意机构负责教育预算,监督政府按预算拨款;进行中高考制度改革,要求政府部门只负责宏观管理,不能再将考试、招生、教学的所有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而应该实行中学自主教育、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说到底,能否把学生从没完没了的特长、补课班中解放出来,取决于政府部门是否放权推进改革,这也直接关系到能否给公众好教育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