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孩子身体好好的,幼儿园却私自给他们集体服用处方药“病毒灵”。而家长们无法预知这些药品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西安市两家幼儿园这一举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目前,该市多个部门调查组进驻幼儿园,幼儿园相关责任人和保健医生已被刑拘。
这起给幼儿“无病吃药”案件曝光后,网民们群情激愤。那么,这起案件中,幼儿园哪些行为失当?相关责任人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
孩子无病,被服处方药“病毒灵”
程女士是最先发现幼儿园给孩子“无病吃药”的家长。
3月6日,西安市居民程女士来到该市枫韵幼儿园接女儿回家。路上,女儿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得感冒了!”
程女士觉得奇怪。追问之下,程女士得知,每天幼儿园老师让所有小孩子统一吃药。程女士很震惊,立即告诉女儿,如果老师还给她吃药一定不能吃,把药带回来。
第二天,孩子带回一片白色药片,上面印着“ABoB”。程女士上网查询得知,这个药名叫“盐酸吗啉胍片”,俗称“病毒灵”。
“无病吃什么药?是药三分毒,这还得了?”消息传开后,家长们群情激愤,要求幼儿园给一个说法。
经查,西安市还有另一家幼儿园也采取“无病吃药”的做法。由于老师不让孩子回家说,“无病吃药”已存在几个月,涉及孩子至少1500名。
为省退费,还是“无病防病”?
“我们把孩子交给谁才放心?”“这些公共服务机构还有没有底线?”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公愤,网民们也纷纷表达心中不满。
目前,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警方已将两幼儿园园长、保健医生等相关责任人刑拘。
幼儿园为什么要给孩子“无病吃药”呢?家长和园方各有说法。
幼儿园园长赵宝英说,“病毒灵”是一种对多种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药。幼儿园新学期开园后,园方考虑到孩子春节期间1个月未入园,加上春季又是传染病的高发期,所以幼儿园给孩子们服药,预防病毒感染。
对此,家长另有说法。不少家长认为,幼儿园是为了赚钱。因为该幼儿园规定,孩子要是生病,3天不上学就要退伙食费,超过10天不来幼儿园,就要退一半的托费。
无病吃药不能防病,既违法又害人
武汉市医学专家霍云翔说,“病毒灵”是一种处方药,只能在医疗机构看病、医生开出处方后才能购买,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如果随意派发给孩子服用,“没病也吃药”肯定会带来副作用,也是一种违反医生规范的行为。
霍云翔表示,孩子感冒不一定由病毒感染引起。只要孩子不舒服,统一服用“病毒灵”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什么是“病毒灵”?
“ABoB”药片,叫做“盐酸吗啉胍片”,俗称“病毒灵”。服用该药,可引起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小儿需按体重定量服用。1999年,国家药监局对地方标准的病毒灵公布停用,理由是效果不确切,但国家标准的病毒灵并没有停用。
是故意伤害,还是危害公共安全?
李宏伟律师说,西安幼儿园“无病吃药”案,责任方应承担三个方面的责任:
首先,园方相关责任人应承担刑事责任。孩子“无病吃药”会伤害其身心健康,幼儿园负责人和保健医生已因此触犯刑法,她们涉嫌犯有故意伤害罪。由于涉案受害者众多,该幼儿园相关责任人还涉嫌犯有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二,作为教育机构,幼儿园还会受到教育、卫生等部门行政处罚,如吊销其办学资格或给予罚款等。
第三,园方还应承担民事赔偿。“无病吃药”侵犯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权,孩子的检查、医疗、康复和营养以及家长们为此事耽误的误工费、交通费等应由园方承担。
曹智涛律师说,由于幼儿园保健医生不具有医生执业资格,违反了国家有关医疗管理的法律,其保健医生涉嫌犯有非法行医罪。
>> 评论:“喂药门”警示幼儿教育让人难放心
西安一家幼儿园被曝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幼儿集体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不少孩子被发现存在头晕、腿疼、肚子疼等相同症状,引发众多家长的强烈不满。目前,西安已开始调查并进行紧急处置,幼儿园园长及相关人员已被警方控制,但关于此事的诸多疑点仍有待解开。
这是一起滥用处方药的典型案例。处方药就象“糖豆”一样给没有生病的孩子吃,不仅无视医学常识,也严重违背职业伦理。问题是,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了,而且存在已经三年了。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并非没有相关管理规定。2006年国家10部委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第九条规定:卫生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可惜监管在这里没有起到多少作用。而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先例。2011年,北京通州新天地幼儿园的180个孩子在没有感冒的情况下,被园方统一安排吃了2天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其间,有孩子出现过敏症状。个案被舆论曝光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幼儿园用药安全监管的讨论,给监管存在诸多的空白与盲区敲响了警钟。遗憾的是这样的事件随着舆论的平息而烟消云散。
所以,西安这起事件承载着对幼儿成长安全环境的拷问。调查既要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也要补齐监管的缺失与责任的缺位。这对我们的校园、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在内,都是一个还来得及亡羊补牢的教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