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7: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10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②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③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②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③僦,运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B.与官属言,未尝名吏 名:名称
  C.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匮:缺乏
  D.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 阗:充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①以武安侯、魏其时议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①常引以为贤于己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①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②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③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④推毂士及官属丞史 ⑤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⑥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D.郑庄为官廉洁,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9、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郑庄、翟公“有势”和“无势”时的不同境遇,视角新颖。
  B.司马迁的观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危难之中见真情”,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C.启示后人在交友时要慎重,要以情待人,不可以富贵贫贱为原则,发人深思。
  D.运用对比手法,如翟公与郑庄对比,贫富、贵贱对比,将观点阐述得鲜明深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译文: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1——15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相追之 相:他,代其父 B.王赦其罪,上惠也 惠:恩赐
  C.不私其父 私:偏袒 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放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 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14、“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1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D.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7:20:34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

  1.A 让:谦让

  2. B 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3.A A.其中: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他的第二个;今为双音词,那里面。 B.横行: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C.操行:举止行为,品行。 D.发愤:下定决心努力。

  4.C C项:“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二、

  5.B 名:动词,称名。

  6.D 均为副词,“于是”。A.①代词,指“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②副词,表推测,“大概”。B.①介词,表原因,“由于”;②连词,表目的,“来”。C.①介词,“比”;②介词,“在”。

  7.B ①是说他乐于助人,④是说他重视人才,⑥是说他迎合皇上。

  8.C 前后无因果关系

  9.D “翟公与郑庄”不是对比

  10.(1)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 (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一带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大守、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也不带粮食’,现在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合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贫穷,宾客越发零落。到做了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

  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

  三、

  11、A 12、D 13、C 14、B 15、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24 05:29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