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发声”技巧例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1:4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章“发声”技巧例谈  
  考场作文中,不少习作选材新颖,布局精巧,感情真挚,美中不足的是只见其人,难闻其“声”,好像在上演一部无声电影,无法再现生活的立体画面。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发出声音”呢?
  一、借用拟声词,发真实之声
  巧妙借用生活中原汁原味的拟声词,能给文章注入浓厚的生  
活气息,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噔噔噔地跑过去,吱扭一声地把门打开”,它之所以比“我听见有人敲门,赶忙去开”生动精彩,就因为模拟了生活中真实的声响,借用了形象活泼的拟声词。行文中自然地运用拟声语气词有助于增添生活情趣。展现人物个性,如:“瞧哇,大班长那呆傻相儿?选”“嘿,简直就是一根又粗又笨的呆木头。”“不对哩,他呀,比木头多俩耳朵。”“嗨,我说,以后咱们就管大班长叫‘比木多耳’吧?选”你听,一串幽默诙谐的调侃声如在耳畔。将拟声词融入形象描绘之中更令人感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在窗外小贩们扯着嗓子高声叫卖中,在对面录像厅侠客打斗的‘哈?选嗨?选’和女人娇滴滴的嗲声嗲气中,在邻家豪华音响超分贝狂轰滥炸的劲歌摇滚乐中,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瞧,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这种嘈杂喧闹的环境中了。
  二、巧用修辞手法,壮美妙之声
  要想将生活中美妙动听的声音再现到文章之中,就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平实为生动。如《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拟人化的笔触描绘了众多奇妙形象的比喻,将属于听觉上的声音与人们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人产生了丰富美好的联想,从而体味到大海那温柔甜蜜的宁静美。又如《绝唱》中描述王小玉歌声的美妙,“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是从味觉的角度写声音的甘美,“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声音让人无比的舒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声音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总之运用通感手法将声音与人的各种感觉沟通起来,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促使读者细细品味,获取审美感受。
  三、利用侧面烘托,传回音之声
  当如实描摹难以突出声音的美妙之时,我们不妨转换思维,利用侧面描写这一“回音壁”来反射,让读者从回音中品味其声。可以渲染场面气氛,如《绝唱》中“园子里面已经坐得满满的了”这部分侧面描写就用听众的爆满来烘托演唱的高超技艺及巨大魅力;可以描写听众反应,如《口技》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宾客的表情变化,《绝唱》中“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满园子里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等句,无须正面摹声描绘,听众的表现已经显示了歌声的美妙;还可以阐发议论,如《绝唱》中梦湘先生的大段议论和旁人“论得透辟极了”的感叹,《口技中“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等精彩议论,有力地表现了声音那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这种侧面描写的烘托艺术往往能创造出“深山藏古寺”的奇妙效果,是正面描写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写作时应予以借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4 01:14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