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们的教育终于要改革了,特别是决定要改革高考了。谁都知道,高考不改,别的教育改革,纯属扯淡。浙江是率先改革的省份,但走进浙江的高中去看看:作业和考试仍然那么多。
《一个美国高中学生的作业清单》出现在1月19日的《环球时报》上,编者的用意似乎在提醒人们,美国高中生的作业并不比中国学生少,甚至有可能更重,因为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科目多;二是没有标准答案;三是需要大量阅读,要到图书馆查资料,有时一项作业要写好几天,譬如数学作业,有时是写论文,有时是让学生编写数学题,或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四是各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现独立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五是有些作业学生很难一个人独立完成,要由几个同学一起共同研究,携手合作。
如果不比作业的多少,也不比作业的轻重,而是比一比作业的优劣,结论会如何呢?你若走进中国的高三教室,会看到一个个面呈倦容的学生,埋在一堆堆叠摞如山的教辅资料后面,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未必会有几个人抬起头来打量你。我见过一个高中毕业生把他高中做过的练习和考卷折成16开摞起来,差不多跟他的人一样高。想在中国的高考课程中取得好成绩,你必须做完海量的习题,譬如数学,“做的题越多,熟练程度越高,成绩也会更高”。奇怪的是,美国的数学作业并不多,美国数学老师还会讲出一番道理:“对一个数学概念理解掌握就可以了,习题做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会禁锢你的思路使其格式化,要留给自己一些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令人尴尬的现实是:同样读得很辛苦,但中国的学生苦在没完没了地做老师布置的题目,解答一些问题,务求和标准答案一样;美国的学生则苦在要拟出一些题目,要提出一些问题,而且要表现出独立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于是,培养出来的就会是两类全然不同的人,一类负责iPhone手机之类的研发,一类根据研发出来的图纸,用资源、劳力和污染代价来组装这些手机。一部iPhone手机,负责研发的美国人可以拿到三千多元的利润,负责组装的中国人只能拿到百十元的加工费。如此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背后,支撑着的正是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决定经济模式的,其实是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们的教育终于要改革了,特别是决定要改革高考了。谁都知道,高考不改,别的教育改革,纯属扯淡。但现在已经明确的高考改革,改的仅仅是文理不分科、语文和数学以外的学科一年考两次、高考分成学术型和技能型、调整了加分政策、要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浙江是率先改革的省份,但走进浙江的高中去看看:作业和考试仍然那么多,学生课桌前的教辅资料仍然堆积如山,仍然是老师出题、学生解题,仍然有标准答案……如此下去,美国培养的仍旧会是负责研发的人,中国培养的仍旧会是负责组装的人。
结论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改革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高考改革需要新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