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城生活] 著名作家论汉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7:0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  
作者:王 蒙   
   
虽然受到全世界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以及群众的抗议斗争,全球化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因为全球化的大趋势就是现代化的大趋势,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时它又必然面对质疑与讨伐。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首先一项令人担忧的就是:民族的、地域的、人的多样性与各自的特点、传统、身份与性格会不会逐渐泯灭?统一的市场和媒介会不会使精神生态消费化、产业化、标准化与批量化、克隆化?某个超级大国经谩⒄�巍⒕�掠胛幕�那渴苹岵换岜涑砂匀ㄖ饕逵氲ケ咧饕澹�佣�髁⒍杂谑澜绲娜�嬗氲ヒ坏耐持?  
    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与全球化并存着反题:民族的、地域的、传统的与自身的(原生的与自然的)的特点日益引起重视,个性化、多极化与拒绝霸权主义的趋向正在发展。而这里,文化的作用特别重要。文化拒绝标准化与一体化,拒绝单一的GD时旨标,拒绝批量制造、统一规格和条形码。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中国文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已经和正在获得着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蒙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华文化在八国联军的时代没有灭亡,中华文化在日军占领中国大部的时候没有灭亡,在文革中也没有灭亡,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被批判与自我批判、危机、大量吸收异质的现代文明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的进程。(转化云云,是威斯康星的林毓生教授提出来的。)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国运日隆,中华文化日益兴旺看好,我们完全可以预期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 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 been’,、“has been’,和“used to 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耗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牛油……大异其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7:06:34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汉语再认识 (一-走出弱势的汉语 )   
   
现代汉语再认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韩少功   

   

  今天讲演的题目,是格非老师给我出的。我在这方面其实没有特别专深的研究,只有拉拉杂杂的一些感想与同学们交流。我想分三点来谈这个问题,讲得不对,请同学们批评。   

   

一、走出弱势的汉语   

  来这里之前,我和很多作家在法国参加书展,看到很多中国文学在法国出版。我没有详细统计,但估计有一两百种之多。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我们很多中国作家在那里出书一本、两本、三本、四本法文的书。这个翻译量,完全可以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量相比。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在读者以及评论界对作品的接受程度上,中法双向交流可能还不够对等,但就翻译量而言,中国不一定有赤字。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现实。以前我多次去过法国,知道这种情况来之不易。以前在法国书店的角落里,可能有一个小小的亚洲书柜。在这个书柜里有个更小的角落,可能放置了一些中国书,里面可能有格非也可能有韩少功等等。很边缘呵。但现在出现了变化。这次书展足以证明,中国文学已开始引起世界瞩目。有些法国朋友告诉我,一般来说,这样的专题书展一过,相关出版就会有个落潮。但他们估计,这次中国书展以后,中国文学可能还会持续升温。   

  所谓中国文学,就是用中国文字写成的文学。中国文学在法国以及在西方的影响,也是中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重新确立重要地位的过程。汉语,在这里指的是汉文、华文或者中文,是中国最主要的文字。   

  大家如果没有忘记的话,在不久以前,汉语是一个被很多人不看好的语种。在我们东边,日本以前也是用汉语的,后来他们语言独立了,与汉语分道扬镳。在座的王中忱老师是日语专家,一定清楚这方面的情况。同学们读日文,没有学过的大概也可以读懂一半,因为日文里大约一半是汉字。另一半呢,是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一种拼音文字。平假名的历史长一些,是对他们本土语的拼音和记录。片假名则是对西语的拼音,里面可能有荷兰语的成分,也有后来英语、法语的音译。在有些中国人看来,日文就是一锅杂生饭,一半是中文,一半是西文。(众笑)当然,日本朋友曾告诉我:你不要以为日本的汉字就是你们中国的汉字,不对,有时候用字虽然一样,但在意义方面和用法方面,有很多细微而重要的差异。我相信这种说法是真实的。但他们借用了很多汉字却是一个事实。日语逐渐与汉语分家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再看韩文。韩国人在古代也是大量借用汉字,全面禁用汉字才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甲午战争以后的事。在那以前,他们在十五世纪发明了韩文,叫“训民正音”,但推广得很慢,实际运用时也总是与汉语夹杂不清。我在北京参加过一个中韩双方的学者对话,发现我能听懂韩国朋友的一些话。比方韩国有一个很著名的出版社,叫“创作与批评”,发音差不多是chong zhuo ga pei peng(众笑)。你看,你们也都听懂了。还有“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等等,我不用翻译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韩文也是拼音化的,是表音的,不过书写形式还用方块字,没有拉丁化。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文是有一部分的字好认,但发音完全是外文;韩文相反,有一部分的音易懂,但书写完全是外文。这就是说,它们或是在发音方面或是在书写方面,与汉语还保持了或多或少的联系。   

  我们环视中国的四周,像日本、韩国、越南这些民族国家,以前都大量借用汉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构成了汉语文化圈的一部分,正如他们在政治上构成了中央帝国朝贡体系的一部分。但后来随着现代化运动的推进,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浪潮,他们都觉得汉语不方便,甚至很落后,纷纷走上了欧化或半欧化的道路。其中越南人经历了法国殖民时期,吃了法国面包,喝了法国咖啡,革命最先锋,一步实现了书写的拉丁化。日语和韩语的欧化多少还有点拖泥带水和左右为难。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当然不是。其实,不要说别人,我们中国人自己不久以前对汉语也是充满怀疑的,甚至完全丧失了自信心。早在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了拉音化与拉丁化的改革方向。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共产党政府不管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在意识形态上多么不同和对立,也同样坚持这个文字改革的方向。只是没有做成而已。你们也许都知道,改来改去的最大成果,只是公布和推广了两批简体字。第三批简体字公布以后受到的非议太多,很快就收回,算是胎死腹中。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7:16:5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化时代使用汉字的必要性  
  作者:郑亨植

  人类一出生就照着别人发育成人。一成人就要知道世间道理,作为社会人,若要理解事物,使之明白人生事理,得到人生发展并活得快活得原动力就是人性。人性为了使头脑发达,才有了文学。人若不学习,就叫做“冥冥夜行的人”,意思是没有学问就好象走在漆黑的夜路。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学习。

  过去到现在起,70余年前,笔者10多岁的时候,日本统治时期,朝鲜人财力雄厚,虽然子女得到了富有涵养的教育,但得不到教育的子女在贫苦的家庭里,还没有现代的开化,只在古旧的意识里,无法升学接受所谓的新式教育,勉强读到了小学毕业。

  笔者的境遇是,早年祖父去世,遗憾自己没学千字文。初中6年时间里,同时努力学习了国文(韩字)和汉文。但是结束那些教育之后,靠着微弱的能力踏入社会,干了70多年,我相信使得我事业大大发展的还是因为学习汉字。

  但是,这期间(那时)60~80岁的奶奶们家庭生活本来就琐碎,小学没毕业便成了遗憾。最近,老年人抛开自尊,喊出了“我有求知欲”,虽说是迟到的叹息,但是应该学习。现在从小学到初、高中甚至大学,再次读书的老年学生们,通过电视舆论被宣传出来。上了年纪再学习的勇气让人十分感动。

  三月份,即三年之后我去了中国。最近,中国经济每年都跳跃式发展,与三年前不同,让人刮目相看。在中国旅行必须要交流,语言不通的时候情急之下,我就依靠知道的汉字把汉字写出来就能够通话。急的时候,要使相互理解对话,不懂汉字当然不行。

  将来,中国会成为经济大国。若(中国)从意识形态中摆脱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的话,国际甚至世界的常用语言连现在的英语也要重新放置,往后在不久的将来,汉语、英语还有日语的顺序将被重新编排。到那个时候,应该把英语和汉语、日语一并学好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并能享受自己的人生。

  笔者的同辈们现在还经常使用汉字。原因是国汉并用后,过去的70年代,自朴正熙总统为了使我们的国文生存下来,而废除使用汉字后起的30多年间,在只用韩字的迷糊状态下,时常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例如“同音异字”,发音相同意思不同的时候,把握住词义就变得困难了。若只看人的姓氏,韩字音“?”,汉字有“郑, 丁”;韩字?,汉字有“柳、俞、刘”等,搞不清的情况数不胜数。

  在我们东洋圈内,拯救东洋的风土习俗,如前所叙述的,不要说亚洲,中国早晚会成为主导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想到与中国关系的时候,我想奉劝现在的年轻人,应该要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同时也能为国家作贡献的汉字和汉语。
地板
发表于 2012-5-14 10:59:08 | 只看该作者
围观来了哦   
5
发表于 2012-5-14 14:59:13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后看  
6
发表于 2012-5-14 14:59:13 | 只看该作者
先看看怎么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5 10:09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