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构建情境、激发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成功基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8:3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hange 于 2012-4-9 10:07 编辑
  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一棵树只有树干这棵树不久就会枯死,如果枝叶繁茂,那么这棵树就会生机勃勃。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只重视课堂却忽视课外或只重课外而忽略课堂,那都是学不好语文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课堂是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教给学习方法的重要阵地。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说是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比尔盖茨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四把钥匙锁在抽屉里。问比尔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答兴趣的都得到这位大富豪的肯定牙口赞赏,足见兴趣的重要性。的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兴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教学也是一种创作,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一个广义的文本,而学生则是这个文本的接受者。教师在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因素,即充分考虑学生的期待视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有所背离,有所超越,从而不断地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拓展学生的期待视界。我们知道不少学生害怕语文,厌恶语文,逃避语文。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学好语文,而是他们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所以首先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新颖性,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有效信息,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获取的期待。记得在教《济南的冬天》时,我除了介绍老舍的作品外,还绘声绘色地讲了他的《骆驼祥子》的故事梗概,并暗示他们原作品可比我讲的生动多了,结果在后几周的练笔本上很多学生谈了他看《骆驼祥子》的感想。
  
  其次是要注意教学过程安排和方法选择的多样化,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才能吸引住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也非常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动画、音乐、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适当地创建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容易把学生融入课文,激发出情感来。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利用Authorware把春天的大量图片配以古典音乐展示给学生,学生看过后意犹未尽,有的情不自禁赞叹:好美呀!然后再结合《春》这篇文章进行学习,大家学得津津有味,在朗读时学生把这篇散文竟读得声情并茂。适当地创建课文的情境,还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呢。如我在教《秋天》这首诗歌时,通过配以一些图片和音乐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感受乡村秋天的美和诗歌的语言美,学生的情感非常投入。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参考《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的旋律,结合本诗的内容把它改编为《秋天在哪里》。结果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很快就做出来了,而且效果很好。适当地指导学生开展课本剧的表演,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好途径,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所以,只要感兴趣,学生自己会自觉自愿地去做。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读书求知的兴趣,语文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地寻找自己的读书兴趣点,逐步提高他们的读书品位,并使这种兴趣保持终生。新课程的教学要打破过去那种“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格局,应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上,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尽管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一,但只要自己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学习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自然会来。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常常以“我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我最喜欢课文中的什么”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交流,便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可见学生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课型。
  
  (二)拓展思维空间是课堂训练的重点
  
  语文教学是以人的思维表现形式——语言为载体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解释和假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这种思想告诉我们,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假设而解释世界的“模板”,在解决问题时,并非能拿来即用,一用即灵,却是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再创造。因而,知识不能灌输、强加。要靠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对新知识分析、检验和批判。
  
  新世纪语文教育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核心,“育人”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树立一种尽量让学生“自主”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它意味着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单纯受制于外物或他人的作用而被动存在,并不听命于某种命运的摆布,在活动中能自觉地进行控制和选择,能动地进行调节和创造。而这一特性正是建立在人的自我意识的心理基础上。但是,主体性,并非像自我意识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发生成,它需要激发、培育和引导。如果一个人缺乏主体性,就会失去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那么他就会受制于传统的习俗,盲从于他人的主张,从而失去了自我。所以,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可能性,教师绝不先将自己的结论交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与参与行为,学习中能运用自己的脑髓,拿出眼光,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的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在世界与自我的超越。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具体到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思考,多角度审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有的学生在谈学习心得时,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并不算好,有些矛盾,线索不够明确,文章中心难以看懂等。他们认为文章开头写对紫藤萝花的赞美、喜爱,后面却写到不喜欢家中园子里的紫藤萝,真不知其所言。我对学生的这种敢于质疑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接着我向同学们介绍了作者的一些生活经历和其所处的年代特点,然后组织同学们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的主题。于是大家各抒己见,开展了辩论活动,大家都受到很大的启发。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讲要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精讲,提问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即使练习也要从能使学生思维动起来的方面出题,把学习语文当做一个思想、智慧的训练过程,当做一个激励学生勇于形成并表达创见的过程。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才具有发明创造的可能。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一个学生从入学到初中所认的汉字已足以使他阅读所有的文章,但是阅读后是否有收获,这就要看他的方法是否得当。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即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要求他们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看到一篇文章能自觉地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遇到的困难;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抄、去读、去背,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语感,增加积累;养成经常练笔的习惯。自由随笔可以作为主要的训练形式。写作时,体裁题材不限,可长可短,可诗可文,可议论可记叙;可以是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评介赏析,可以是对一个文段一个句子的品味咀嚼;可以是课文学习时意犹未尽的延展生发,可以是身边生活的精彩捕捉;可以是人情世态的窥看思考,时事热点的有心关注,也可以是自我天地的心情写真。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应以文章为例子,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如明确各类文章的特点、异同,体会各篇文章在写作上的独到之处,品味语言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等。只有这样,学生在有兴趣、有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阅读是课内的拓展和延伸
  
  我们都知道,光依靠学习语文书是学不好语文的。文化的积淀是靠丰富的阅读。如果问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课外阅读使他们受益匪浅。阅读是“获取原料,生产思想、完成构建”的过程。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因为“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上网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大大丰富了语文知识,可以在广泛而自主的阅读中汲取生命养料,做人类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接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审美、历史、习俗等众多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对自然的、社会的,古代的、现代的,传统的、外来的人类精神财富的了解、接受、感悟中,不断充实,不断提高,得到个体的意志、毅力、个性、气质、兴趣、情感等心理品质的日趋成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且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越读越会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读越想读。这样,既拓展宽了学生视野,又增加知识积累,无论是对课内阅读还是对写作都有帮助。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课外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得到收获,这就要靠老师的具体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书籍面要广。中外名著、报刊杂志以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阅读等都应包揽其中,但要选择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因为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而好的读物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因此,除了教学大纲要求必读的书外,我常常结合所学的课堂内容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可读的书刊或文质兼美的文章。有时读给学生听,有时打印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其次,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如对知识性文章及报刊杂志只需泛读和略读,而对一些精美的文章则要精读、品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不动笔便不读书,要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做感悟生活的有心人,成为感悟生命的思想者,善于把感悟之语笔录下来。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既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又让他们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学生在交上来的练笔中对自己所读的书或文章大发其感,很多新颖的观点让人惊叹。
  
  总之,我认为学习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这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也不是难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4-7 10:51:28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
板凳
发表于 2012-4-7 10:51:28 | 只看该作者
小心大家盯上你哦  
地板
发表于 2012-4-9 16:02:01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教育和培优机构也是相辅相成的吧!
5
发表于 2012-4-11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23 13:1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